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 成就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公平状况不断改善,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近5年来,根据 的总体要求,公共财政优先保障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2016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77.4%,小学净入学率为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2.7%。从国际可比数据看,我国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在加强中西部教育方面,重点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形成。
教育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依法治教开辟新的局面。近5年来,根据 的总体要求,以拓宽终身学习通道为最终目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依法治教全面推进,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15项教育行政审批,依法加强督导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有了新进展。同时,我国已形成 、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2016年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万人次来华留学,我国成为亚洲相当大、全球第三的留学目的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孔子学院建设顺利开展,我国同不同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不断巩固,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
教育质量和水平 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更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近5年来,根据 的总体要求,教育系统把提高质量作为生命线。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在深化,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各类人才。推进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鼓励高校深度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大中小学师德体系,制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专门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中小学设置正 职称,有效调动了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我们党新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基础上,立足世情国情,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总体要求。而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一个重要方面要看教育的体系结构、教师素质、质量水平、制度建设能否得到新的提升,更好适应亿万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为此,必须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周期长,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方面要求,必须提前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在国家层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适度超前部署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正在形成长效机制。面对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习大大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号角。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基础工程。习大大同志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进程中,特别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对优先发展教育、促使教育全面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提出了根本要求,必将成为党和国家宏观决策的重要遵循。
把握好深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 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学生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立德树人,就要把握好素质教育时代特征,重点抓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自觉科学锻炼良好习惯;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学以致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重中之重是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这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标本兼治之策,也是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与农村共享的关键环节,将充分彰显教育权利和机会公平。在此基础上,抓住人民相当关心相当直接相当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办好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办好特殊教育,为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提供免费高中阶段教育,更好保障残疾人基本教育权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断提高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为此,财政经费将依法向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动员全社会形成合力,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18年1月8日07版 有删减)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全国高校动漫游设计大赛官网
请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