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

碳交易市场将全面铺开。2017年12月19日,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这也代表着我国的碳市场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前,已纳入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到去年11月份累计配额成交量接近2亿吨二氧化碳的当量,超过44亿元。此前, 发改委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建设启动后,将首先推动三大制度建设,即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制度,重点排放单位配额管理制度和市场交易相关制度。
选择电力一个行业启动全国的碳交易市场,是把电力行业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多个重点排放行业未来将逐步纳入进来。据初步分析,将有1700家左右的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些企业涉及排放二氧化碳超过3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1/3。据推测,当进入深化完善期(预计2020年左右)时,试点电力及自备电厂企业才不需要在试点履约,并开始在全国碳市场履约。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未来,这将对企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对企业来说,这是增加了负担,还是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遇?更多意味着机遇,激励企业一方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通过科技创新降低排放强度,另一方面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从产业机遇方面来看,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压制能源行业发展,而是通过市场化碳定价的方式来更好地调节能源行业结构。
根据发改委的计划,全国统一碳市场将会覆盖20亿至3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这将为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