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
坎儿井: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新疆坎儿井身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其知名度远远不如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甚至也比不上都江堰出名。很多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下新疆坎儿井。
坎儿井说白了就是地下渠灌溉系统,新疆坎儿井始于西汉时期,《史记》称为“井渠”,是西域拓边的重要战略支撑。《汉书·西域传》记载:“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按行表,穿卑鞮侯井以西,欲通渠转谷。”而后来的历史中清代也进行了大量的修建。新疆气候干旱,吐鲁番更是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厘米,蒸发量却有3米以上,是名副其实的旱极。这种气候条件下极其不利农业,但是新疆却有一个好处,就是高山上有雪水融化入地,地形又有盆地。新疆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雪水溶化后,大部分会渗入地入盆地蓄水层。这样,开采出地下水就成了灌溉农业的不二法门。
看懂图中原理了吗,高山流入地下的地下水在盆地地区通过平行井渠采引出来,从暗渠变为明渠供人使用。竖井用来开挖和通风,暗渠用做地下运河。同澳大利亚的自喷井倒是有些原理相似。
正是这种井渠灌溉系统养活了西域的农业,要知道阿拉伯人的灌溉系统被蒙古人毁了可就一蹶不振了,所以坎儿井在古代即关乎战略又关乎民生,是极其重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