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不烂的筋头巴脑也是美味的

筋头巴脑这道菜用一个形容词首先会想到的是哪个词呢,对于我一定是咬不烂但是很好吃。牛一厨筋头巴脑虽然很考验牙口问题,但不得不说好吃!
筋头巴脑是指带皮带筋,难嚼难炖的肉,此外,筋头巴脑特指一种菜品,属于北方菜,主要材料有牛肉、牛筋、牛肚、牛心管、牛板筋、牛健筋和15种上等自然草药精心烹制而成,辣而不燥,温而不火,具有强身健体,对大脑有益益智,开胃健脾,舒筋活跃,美容养颜之功效。经过公司研发部不断的完善和改良已经形成香、辣、鲜的特色,并且各味协调,回味悠久,百吃不厌。
牛一厨筋头巴脑还有一个自己的故事。牛师傅也是相当早闯关东的第一批人,他来依兰之前曾是山东一家酒楼的主厨,专门为清朝的达官贵人门做菜,其拿手的牛肉火锅更是深得贵族青睐。在清朝灭亡后,社会动荡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牛师傅便来到黑龙江的依兰县,开始谋求生路。
在当时一穷二白的年代,维持生计是很重要的事情,牛师傅也和其他人一样每天为生计奔波。有一次牛师傅经过当地富人家发现宰杀黄牛后留下的各种牛筋,牛肚,牛骨头等内脏,便计上心来,牛师傅把这些搜集起来,回家后又上山采了一些天然草药加以辣椒等调料,花了几个小时,炖出一锅色泽诱人,香味馥郁的筋头巴脑,然后挑起担子沿街售卖,没想到,生意却出奇的好。就这样,牛师傅凭借着一副担子和每天的两罐筋头巴脑赚取了第一桶金,随后他用手头的银元租了一块临街的门面,搭了简易的桌台,创立了“筋头巴脑牛肉馆”,由于其精湛的牛肉烹饪手法和公道的价格,让他这个简易的馆子短短几年时间就名声鹊起,军阀张作霖途经依兰县时,曾为该牛肉馆的座上宾,对其中的筋头巴脑牛肉火锅大为称赞。由于身兼一技之长,许多人都想向牛师傅拜师学艺,为人谦和的牛师傅把这门手艺和配方倾囊相授给大家,让他们去寻求谋生之路。
牛一厨筋头巴脑有的不只是美味,还有种文化和故事。我有牛肉故事和酒,你要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