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第一次公开全球标准的无人仓

  昨日,京东物流第一次公布了无人仓的全球标准。这标志着,由中国物流人自主研发的无人仓智能控制系统,正在开启全球智慧物流的未来。京东于去年10月投用了全球第一个全流程无人仓,在11.11的订单高峰的压力下,无人仓从入库、扫描到打包、分拣、出库所有环节均有序进行。在这个无人仓中,操控全局的智能控制系统,为京东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仓库管理、控制、分拣和配送信息系统等均由京东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个系统均由京东总集成。
基于十余年的物流经验积累和无人仓的建设实践,京东第一次公开无人仓的建设标准,即“三极”、“五自”和“一优”原则。三个“极”:极高技术水平、undefined产品能力、极强协作能力;五个“自”: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一个“优”:成本、效率、体验的比较好。无人仓标准的公开,对于推动行业发展,促进行业伙伴共同致力于智慧物流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揭秘,首席规划师详解全球标准
京东物流首席规划师、无人仓项目负责人章根云认为,要读懂无人仓的标准,必须从“作业无人化”、“运营数字化”和“决策智能化”三个层面去理解。
第一,在作业无人化方面,无人仓要具备三“极”能力,无论是单项核心指标、还是设备的稳定性、各种设备的分工协作都能达到undefined化的水平。京东无人仓创造了多个单项指标的行业纪录。其单日分拣能力达到20万单,40000平米的仓库内各种机器人多达上千台,智能设备使用密度之高世所罕见;同时,无人仓使用了自动立体式存储、3d视觉识别、自动包装、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各种前沿技术,兼容并蓄,实现了各种设备、机器、系统之间的有效协同。
第二,在运营数字化方面,无人仓需要具备自感知、自适应、自决策、自诊断、自修复的能力。无人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比较能体现其智慧化的地方,并不是其按照指令进行操作、执行的能力,而是其自主决策,判断,纠错以及自我修复的能力。运营过程中,与面单、包装物、条码有关的数据信息要靠系统采集和感知,出现异常要自己能够判断。比如,在无人仓的大型分拣区,300个“小红人”井然有序的进行取货、扫码、运输、投货,整个过程井然有序。依靠视觉识别和智能导航技术,“小红人”能以比较优线路完成商品的拣选,出现常规故障,小红人能在短短30秒内自动修复。无人仓“智能大脑”能在0.2秒内为“小红人”计算出680亿条可行路径,并做出比较好选择。事实上,运营的数字化,就是为无人仓装上“大脑”、“眼睛”、“胳膊”和“腿”,使其变成一个强大的“人工智能”。
第三,在决策智能化方面,无人仓能够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比较好。无人仓大幅度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效率是传统仓库的10倍。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仓储是核心环节,无人仓的智慧化,在于能够驱动上下游的协同决策,它的数据能让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的配送做到更及时的响应,快速地决策调整,进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全供应链的共同协同、共同智慧化。
   上柏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 年10 月,主要从事现代智能自动化物流系统,主要有自动化立体库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ystem),电子标签拣货系统dps(digital picking system) , 自动导引车系统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自动货柜(automation counter system)、rgv有轨穿梭车等,这些产品与上柏开发并不断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满足客户的物料搬运及自动化物流需求,为客户打造信息时代的全新生产模式,实现生产力的飞跃。请咨询:4006605611热线,或发送您的需求至info@symbol-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