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认可学校博士dba,800年历史名校,全球排名168名
2018年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上海班,北京班)学位课程
两种文化的交融 一个世界学位 成就“企业思想家”
授课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
授课方式:采用面授、工作坊等多种方式,期间安排各种讲座、沙龙、论坛等活动
授课安排:每月利用周末集中授课一次
授课语言:中文+英文(配翻译)
入学考试:自主招生,面试
学 费:学费26.8万
蒙彼利埃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pellier
蒙彼利埃大学( université de montpellier,简称um ),成立于1289年,具有近八百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其见证了法国历史、政治的发展。
学校自13世纪创立以来,与当地众多国家科研机构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法国原子能委員会、国际农业合作研究中心、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法国农业科学研究所、法国国家医学健康研究所及法国发展研究所等。
蒙彼利埃大学培养出了大量世界知名人士,如法国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作家,人文主义的代表拉伯雷、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等等。
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熊庆来,中国近代知名生物学家周太玄、中国著名心理学家左任侠等也曾在此求学。蒙彼利埃大学与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齐名,均为欧洲頂尖大学联盟科英布拉集团成员(素有欧洲“常春藤联盟”之称)。
目前,蒙彼利埃大学的学生数量已达到41000名(其中16%为外国学生),研究机构达到72所,已有1700名博士生(其中50%来自海外)和4300名教职员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学和国际化学府。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全球学术排名168名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学术排名6名
法国蒙彼利埃大学全球大学研究影响力排名174名
项目简介
教学理念philosophy
蒙彼利埃大学的教学针对的是有实战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通过在蒙彼利埃项目中的学习,能通过完整的理论构建,系统的表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同视野和独特思想,并与更多的精英人才交流与分享,从而使自己的管理理念得到更新与升华。
executive dba项目注重实际的需求和全面的教育理念,为学员提供在两国学习的机会,以身临其境的感悟,让学员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其全球领导者的意识。教学内容丰富实用,精选的课程和高端论坛有助于拓宽学员的战略视野,发展创新能力,提高管理能力,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所有的研讨会和课程均由中、法方教授和来自两国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教授,鼓励一对一的交流。
培养目标objective
蒙彼利埃大学培养目标是传授学员如何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方法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学员可以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形成新的知识、能力体系,在管理的舞台上更好地施展自己,提升个人在管理领域的价值,成为杰出的企业管理者。通过executive dba 项目,学员不仅能够师从世界一流学者,也可通过课堂交流、联谊等方式在彼此间建立深厚友谊。
核心价值
l 800年悠久历史的欧洲名校,欧洲頂尖大学联盟成员
l 可获全球学术排名168的大学学位,学位全球认可
l 严谨而务实的欧洲培养模式,专业领域的前沿理论与管理实践完美结合
l 权威导师,高层次与高质量的专业研究方向,思维方式的全方位提升
l 中、法、英三语,小班授课
edba课程体系
学制与规划
标准学制为3年(不脱产在职学習),分为两个阶段。第壹阶段一年半,学習高级管理理论和方法论课程,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完成小组报告,阶段性的考试。所有课程结束后,确定研究方向。第二阶段为一年半,属论文阶段,专用于撰写论文,在此期间,学生需参与论文工作坊课程,完成论文的撰写与答辩。
课程结构
教学安排
授课语言:中文或英文或法语授课,英文授课配有现场中文翻译。
授课方式:采用面授、工作坊、报告等多种方式,期间还将安排各种讲座、沙龙、论坛等各种活动。
授课地点:核心课程在上海财大面授,每年到法国蒙彼利埃大学一次,参加论文工作坊及国际研讨会。
授课时间:每个月集中一次,利用双休日授课。
项目费用
法国蒙彼利埃edba项目费用包含:所有课程及讲座的授课费、讲义费、课件和随堂翻译费、论文答辩费、edba证书费及学院资源(图书馆,信息中心等)使用费;不含学籍注册费、签证手续费,以及课程期间学员的食宿和交通费用。 项目费用,如下:
报名费:2000元人民币;
学 费:26.8万人民币;
生态重塑 金融业准备好了吗?
对于金融圈的人来说,2018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光景。
前有一系列的金融市场开放举措,立马就有外资机构摩拳擦掌,瑞银成为首个申请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境外金融机构;
后有资管新规这只靴子落地,让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彻底告别了大资管的黄金时代。在降杠杆和加速对外开放的内外挤压下,真正考验金融机构专业的时代已经来临。
2012-2015年,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彼时“大资管时代”的字眼几乎成为金融圈的高频词。
但随着2017金融监管的加强,整体资产管理行业不但从总量规模上表现出减速的迹象,在行业结构上也呈现出明显的“非标转标”的变化。这一点可以从规模迅速增长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看出。
资管新规并不是在降杠杆背景下的权宜之计,而是将改变整个金融业生态的里程碑,因为它意味着监管套利和刚兑信仰的时代即将结束。
过去几年迅猛增长的通道业务形成了庞大的影子银行,不仅让系统性风险大大提升,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打折扣,更是让中国金融市场长期处于价格扭曲的状态。只要有通道,一切皆有可能。
专业反倒是其次。这些年金融机构也一直和监管层玩从一个通道转战另一个通道的猫鼠游戏。
资管新规下,资产管理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禁止资金池,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融资萎缩,依靠其融资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民企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和融资成本走高风险,事实上去年开始上市公司的债务违约事件就频频爆发,而关于谁将是*一个打破城投平台刚性兑付神话的猜测越来越多。
如果说以资管新规是对中国金融市场近年来发展所积累的种种弊端的内省,那么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宣布加速金融市场的开放则是监管层试图用外力来倒逼金融市场的改革。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轮的金融市场开放堪比二次入世。
不过,相比上次喊着狼来了的紧张情绪,这一次开放国内金融行业的心态却相当轻松,毕竟以外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份额,在短期内很难形成威胁。
2007年以来,在华的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占比持续减少,当前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3%;目前合资券商资产占行业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保险公司方面,外资财险和寿险的市场占有率尚不足10%。
曾经以为是狼来了,但事实上当前金融市场上外资金融机构还是一只小绵羊。这也是监管当局能够有底气加速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因。
但是外资金融机构强大的母公司背景、应对历次金融危机所积攒的专业沉淀以及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视,都是中国金融机构应该足够重视这个强大对手的理由。
近期政治局会议上“扩大内需”的措辞导致市场存有宏观政策放松以支持经济的预期,但资管新规的落地表明,金融严监管的基调不会放松,而降准也只是对冲信貸衍生收缩的措施,并非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向。
一方面是严监管的监管基调,一方面是外资公司的摩拳擦掌,中国的金融机构,准备好了吗?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详细咨询
MBA招生网
1365170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