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广发宏观:DCEP或有运行机制【宏观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2016年以来央行集中申请多项dcep有关专利,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进程加快。为细腻描述央行数字货币或有运行机制,本文从已公开发布的专利和学术文献资料入手,归纳提炼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机制的关键要点。值得强调的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实现路径仍在不断发展更新,并且央行也并不预设技术路径。不能断言央行一定采用目前专利给出的既有技术,但我们不妨以这些专利描绘的技术为出发点,大致描绘出央行数字货币运行机制的框架轮廓。
dcep货币微观结构与运行模式。微观使用经验上dcep类似于一个手机app或者银行电子账户;技术原理上dcep支付就是把一串数据传输给交易对手方;具体实现机制上dcep与传统电子支付体系存在较大区别。
(1)dcep微观上即为一串记录特定信息的字符串。dcep字符串记录的信息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信息,即货币面值、持币所有者、交易时间等交易记录必须信息;一类是“额外”信息,即并非交易必须涉及的信息。
(2)dcep支付大致的流程脉络及数字钱包设计。支付数字货币的过程大体就是“持币者打开数字钱包-->发送数字货币(本质上是一串字符串)给央行-->央行根据货币面值修改数字货币中所有者信息并确权-->交易完成”。数字钱包本质上是代表所有者信息的数字标记。
(3)dcep的中心化(央行)架构设计。私人数字货币往往由交易主体自己记录交易信息。与之不同,dcep金融属性上归于央行负债,而交易又由央行记录并确权。可见央行不仅对dcep的信用做出背书,而且提供技术进行记账并确保dcep支付交易的可信度,这就是央行在dcep体系中仍扮演“中心”角色。
商业银行在dcep货币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央行设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核心就是银行账户与数字货币钱包相互绑定,保证商业银行不被通道化或边缘化。
(1)银行账户基础上绑定数字钱包。绑定在银行账户之上的数字钱包可以理解为托管在银行的保险箱。具体技术设计上就是在银行账户信息中嵌入钱包地址,而在钱包地址中对应嵌入账户标识。
(2)二元模式支持两种支付方式。一是持币者直接进入数字货币钱包客户端支付,二是持币者借用银行账户调用数字货币钱包进行支付。
(3)dcep系统独立于传统体系。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与基于账户的电子支付体系的三个差异。一、央行发行登记子系统作废旧币,生成新币;二、由确权链更新旧币与新币的权属;三、用户访问央行数字货币登记中心对货币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