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尺寸LCD原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液晶材料的研究工作始于1969年。1987年开始正式生产液晶材料,打破了德国、日本的长期技术垄断。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液晶材料还只有中低挡的tn、stn型, 材料(主要是tft材料)大多还只停留在实验室。
我国四家液晶材料企业2005年共售出223.5吨液晶(其中单体180吨和混合液晶44.35吨),销售额7.31亿元。同比增长89.87%。近年来各液晶材料厂家都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品种、改善产品结构。
  液晶显示器不论有源还是无源,除了液晶材料外,还需要玻璃基片(导电玻璃)、彩色滤色片、偏振片、背光源等,辅助材料有取向剂、封接胶和衬垫材料等。当然对于tft-lcd来说,需要在一个玻璃基片上制作tft阵列,它所需要的材料,几乎与半导体工业一样。此外,不同的液晶显示器,其材料的成本构成是很不一样的。
液晶材料:仍居中低档  
  
  基片玻璃:处于起步阶段
  这几年受tft-lcd产业高速发展的拉动,基片玻璃的需求一直处于快速增长期。2005年全球产量达到 7400多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6.6%。
  我国基板玻璃的生产还处于启动阶段。据报道,安彩高科在2005年宣布投资22亿元人民币建设tft基板生产线,目标为5g用玻璃基板年产300万平方米。
   而彩虹在近期则宣布投资13亿元人民币,分两期完成5g及5g以上的tft玻璃基板。其中第一期投资8亿元,主要目标是年产75万平方米~90万平方米的5gtft用玻璃;二期,则根据国内今后tft实际投资的代数而确定。但上述两个项目目前尚处论证、申报阶段。
彩色滤色膜:面板企业内置成趋势
  目前各类液晶显示器,尤其是液晶电视对色彩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同时降低成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此,在大型tft-lcd企业中内置彩色滤光膜生产线,以减少运输、降低成本。2005年这种内置cf已占全部cf产量的50 %,预计2006年,内置cf将占60%。
 
  彩色滤色膜技术遇到的另一个挑战是不用彩膜,利用场序(field sequential color)技术实现彩色化。这是已研发多年的技术,只在很有限的领域得到应用。不过现在情况有了变化.
该面板为场序方式(fs)实现彩色,采用rgb-led背光,ocb面板,响应速度为5ms,分辨率为1366×768像素,亮度为500cd/m2,对比度为1000∶1,开口率达78%,色彩表现范围为ntsc的110%,耗电量为82w,驱动频率没有公布。由于不使用滤光片,该面板能够削减成本,价格下降20%。对于led的使用数量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透明电极:发展成独立门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5年实际的产量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不但已能基本上满足国内需求,出口比例也达到一定水平。与此同时技术水平、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偏振片:供应持续吃紧
  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对lcd面板需求大幅增长的市场状况下,对偏光片的质量与数量需求也在不断上升。2001年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为8.05亿美元;2002年在tft-lcd需求增长的带动下,偏光片增长高达46%,总产值达11.73亿美元;预计2006年更可达18亿美元。
偏振片主要原材料成本占产品销售成本的60%-70%,而其中tac膜和pva膜占原料成本的75%。
  目前较为成熟的ccfl替代光源,除led外,还有ffl(flat fluorescent lamp,平面光源),oled以及碳纳米管等技术,后两项虽有原型机的开发,但是尚未达到成熟应用的地步。
led作为背光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已经在手机等小型显示器上得广泛应用,正朝着台式pc显示器、便携pc和液晶电视扩展。虽然现在市场上出现了oled产品,它的随意性和超薄性有优于led的地方,但其使用寿命、色彩等方面不如led,因此led仍是lcd背光源的比较好选择。
深圳市壹绿代科技有限公司(e generation & green tech ltd),专注开发和生产绿色环保的电子产品,缩写为“gee/egg”,意为:鸡(金)蛋。秉承“环保、务实、创新、诚信,服务”经营理念,与合作伙伴一同孵化,达到互惠、共赢。
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1日,目前是国内具有专业电子产品方案设计,液晶显示屏(lcd)和液晶显示模块(lcd-module)等的高技术专业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供应商。
公司着力以电子方案为主,专注工控仪器仪表、消费电子、家用电器、数码时钟、车载交通、健身设备,通讯等领域,产品涵盖tn、stn、fstn、htn、va、tft、epd、电容tp、车载lcd等产品,cog、cob、tab、lcm模块,显示控制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