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业态倒逼供应链改变,从2014-2018年,行业和企业都有了一些弯路的经验和思考。资本和平台逐渐趋向理性,在汽配行业实施“新零售”业态逐渐成为市场接受的新模式。
新零售对传统供应链是助力,而不是颠覆。
传统的供应链广义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诸如做一个奔驰宝马批发的贸易商,有20-30个业务人员担任着上游采购-到货确认-仓储管理-推广销货-报价成交-打包发货-财务确认等等流程。
这些过程绝大部分是独立而分散的,比如需要调货的是时候,自身的系统也不是和外界可以相通的,就凭着同乡、同行的信任度,在从事着这个专业度较高的行业。
而新零售,搭载着技术,为行业赋能和助力。比如在修理厂查询领域,原来一个成熟的大型综合修理厂要花较大成本去购买不同主机厂的epc系统,才能在维修车辆的时候准备地查询配件和诊断配件位置。
对汽配商而言,如何有效提升人力和改善供应效率长期以来是困扰汽配老板的一个难题,开思通过和上游源头供应商开展合作,打通技术壁垒,把vin码解析、oe匹配、品牌件替代关系都串联一起,为供应商顺畅地释放更多的销量出口提供了通路。
物流端的赋能,康众的新零售则全力重资产投入在门店,有着较为丰富门店经营经验的康众通过连接不同品牌易损件,在易损件领域可以快速的服务各地的修理厂。这在以前修理厂是不可想象的,服务到家通过新零售予以实现。
另外,汽配供应链发展趋势和机会。
1、对汽修消费端而言,应专注于链接和服务。
单一门店应该借助汽配平台的东风,优化自己采购渠道,通过平台的背书和撮合,比较大化地了解市场的供应,择优采购并形成长期化的粘合成熟渠道,从而保证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多重门店应该优化自身的集采供应,针对薄弱的配件供应,也可以借助新零售的查询入库,数据入口,分流地优化自身的采购体量,从而分散经营压力。
2、对汽配供应端而言,应专注优化上游的供应,改善供应的格局。
不管是单一配件贸易商抑或是多品牌配件供应商,可借助平台的区域拓展广度,技术革新的深度,加快自身的转型,批发已经难以为继支撑庞大的运营成本,塑造自身品牌才是未来发展之路。
供应端相当重要的是资产,因此优化存货配置相当重要,可以借助汽配平台分析自身的供应能力,针对平台不同区域、不同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服务品类和半径。
3、后市场供应链的趋势
随着政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国务院颁发修理企业资质标准等利好消息,上游供应端汽配商会迎来第二个春天,如何正规化、规模化自身原有的生意,借助平台夯实圈群客户,黏性化打造核心竞争力是未来汽配商的必然之路。
汽修企业同样是面临康庄大道的前景,随着中国网民群体的成熟,通过互联网为爱车选取适合自己的落地服务,看重价格,更看重平台的推荐和店铺的口碑,服务应当是维修端升级的一个趋势。
互联网必然是汽配行业转型的流量、查询、消费、交易、担保的相当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