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追求形体线条优美、明快、清新,轮廓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整体线条一气呵成,细微处有适宜的曲折变化。在虚实与有无之间,给人留下广袤的遐想空间,极富淡然空灵的禅意,美往往隐藏在曲径通幽之处,柳暗花明的境界。
儒家学说从产生的那天起,便将知识分子个人的“社会定位”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构建,这与屈原以“先导者”为特定的自我角色意识有着高度的统一。而陶渊明的志节,是把逃遁当作人生的浪漫,却也变成了后代知识分子阶层怀才不遇时的迷离选择。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陶渊明的艺术价值被知识分子阶层所逐渐认知、认同以及推崇,到了元明清,基本已经确定的崇“陶”效“朱(朱熹,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学术地位与标杆。这是儒家与道家文化相互交织的产物,对后世文人的仕进无路、沦落下层、饮酒隐逸、风流雅趣产生了现实与负面的深远影响。
因此,明式红木家具的艺术创作,发展至宋元明清,无论从内在的精神或是外在的表征,都开始呈现出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退步。尽管二者极力维护的仍然都是儒释道的礼乐学说,但是由前所述,两宋时期中国社会混乱、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导致社会资源匮乏,特别是元代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废止科举考试七十余年,知识分子阶层大多报国无门、固穷守节,从而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将儒释道学说更加深入、广阔并贴切地融入到文学、诗歌、戏曲、音乐、绘画以及髹漆家具的创作中去。于是,在一个艺术与宗教弱化的背景下,呈现的依然是难能可贵的多样多彩。
明式黃花梨家具置于当今窗明几净的现代装饰背景下, 别具韵味, 高雅隽永, 与简约风格的沙发相配亦甚融洽,有别于常见不是纯粹旧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结合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生活方式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的脉络传承下去。淡然悠远的文人气韵,就能画龙点睛地创造出一种和谐雅致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