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6红外热成像仪的特性参数

sf6红外热成像仪的特性参数
1.1.适用范围
1.2. 本部分的适用范围 于本工程的投标产品,内容包括设计、结构、性能、安装、试验、调试及现场服务和技术服务。
1.3.技术资料
(1) 产品(包括进口产品)正确完整的中文技术手册及使用说明书;
(2) 出厂检验报告(校验项目包括结构和外观检查、功能校验、准确度和测温一致性);
(3) 产品合格证;
(5) 探测器像素320 240及以上的红外热成像仪每台仪器均有一份产品第三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合格证书原件或具有 cnas认可/cma认可的检测机构出具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检验报告原件。
检验报告说明:
a)、检验标准:依据q/gdw11304.2-2015电气设备检测用红外热像仪技术规范;
b)、检验报告项目应包括结构和外观检查、功能校验、热灵敏度、准确度、测温范围、连续稳定工作时间、环境温度影响、测温一致性和图像质量评价等。
主机壳体外贴装饰件不应缺少、错装、倒装,应与主体平贴粘紧。装饰件文字、数字、符号标志应正确、易辨、清晰,颜色应无异常色斑、色晕、色点。图案文字丝印精细。
2.2 视场
采用标准镜头时,视场宜为25°× 19°(±2°);可选配标准镜头x倍的中、长焦或广角镜头。
2.3 测温范围
一般选取-20℃~+350℃为宜。
2.4 准确度
测温准确度应不超过±2℃或测量值的±2%(℃)(取 值大者)
2.5 发射率
0.01~1.0可调,以0.01为步长。
2.6 连续稳定工作时间
在满足2.3准确度的前提下,红外热成像仪连续稳定工作的时间不小于2h。
2.7 环境温度影响
当红外热成像仪所处的环境温度在其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变化时,测量值变化应不大于2℃或20℃时测量值的 值乘以2%(℃)(两者取大值)。
2.8 测温一致性
精确检测应不超过中心区域测量值的±0.5℃(0-100℃);一般检测不超过±2℃(0-100℃)。
2.9 电磁兼容性
(1)抗扰度:按gb/t 18268.1-2010中6.2进行。试验结果参照gb/t 18268.1-2010中6.4的要求;
(2)发射限值:按gb/t 18268.1-2010中7.2进行,试验结果参照gb/t 4824-2004规定的设备分类和规定的发射限值;
(3)外壳防护:应符合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中ip54的要求。
2.11环境适应性要求
(1)湿热:环境温度:+40℃, 相对湿度:90% ,通电工作;
(2)高温:环境温度:+50℃, 通电工作;
(3)低温:环境温度:-20℃, 通电工作;
(4)抗冲击:冲击量值300m/s2,脉冲持续时间11ms,半正弦δv 2.1m/s,不通电;
(5)抗振动:正弦:10hz~55hz~10hz,位移幅值为0.15mm,不通电;
(6)跌落:自由跌落,严酷等级:1000mm,不通电(离线型工具类),功能正常。
2.12  其它要求
(1)仪器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重量不超过2kg; 
(2)测试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3)仪器采用中文界面,界面清晰;
(4)仪器能显示所需全部测量结果
(5)产品使用年限不低于8年
主要技术参数
3.1 探测器类型
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典型有160×120、320×240(384×288)、640×480像元等非制冷探测器。
3.2 工作波段
波长范围:红外长波,7.5μm~14μm。
3.3 图像帧速率
图像帧速率不低于15hz。
3.4热灵敏度(netd)
23±5℃时,一般选择40mk~150mk。
3.5空间分辨率
可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寸和距离选取。对远距离观测可选择0.2mrad~0.7mrad,对近距离大目标可选择1.3mrad~3.0mrad。
4  通用温度点阵数据文件格式
4.1 通用数据文件格式定义
红外标准数据格式的文件,采用红外文件和可见光文件分开单独存储的方案。文件名的构成包括:“厂家自定义部分+红外或可见光的标识符+后缀名”,测试时如果同步存储红外文件和可见光文件,则文件名中的厂家自定义部分构成相同,以确保二者的关联性和一一对应性;
对于红外文件,末尾3个字符统一为“-ir”;后缀名是“.jpg”。
对于可见光文件,末尾3个字符统一为“-dc”,后缀名是“.jpg”。
例如:红外图文件名为201508120001-ir.jpg,对应的可见光文件名为201508120001-dc.jpg。厂家自定义部分(例子中的下划线部分),例如按照年、月、日结合序号的方式;例如按照设备名称、部位角度的方式等,可由各厂家自定义及保持可扩展性。
红外温度值点阵数据以float类型(4字节)的浮点数直接存储每个像素点的温度,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存储。举例如表4.1(以640 480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