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我国,美国、欧盟等发达 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发展已颇为成熟,不仅仅在技术上,在政策保障和市场运营方面均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且适合各自国情和泥情的做法,本文即通过参考发达 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泥情,对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展开思考。
2.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
污泥的土地卫生填埋始于20世纪60年代,规范的污泥填埋处置一般要求其抗压强度满足50kn/m2以上,由于早期其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缺乏,以及尚未形成科学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国内污泥单独填埋应用较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②可能造成填埋体变形或滑坡;③沼气/渗滤液收集管线易堵塞;④难以机械压实;⑤伴有恶臭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等。基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土地利用现状,有关管理部门提出“西部地区以填埋为主、东部地区以填埋为辅”的发展思路。
对我国东部地区而言,污泥土地填埋对土地的需求量与寸土寸金的土地稀缺资源形成矛盾,通过可行的政策制定和资金配套,东部地区应减少土地填埋所占污泥处理处置的比重。以美国为例,纵然其土地资源充足,但土地填埋依然仅占其污泥处理处置总量的17%,可见即便在土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地填埋已不再是污泥处理处置的优先。
对我国西部地区而言,由于经济能力相对较弱,应用焚烧等工艺的经济可行性较差,同时由于其土地条件相对较为充沛,因此土地填埋相对较为可行。但为了有效降低污泥土地填埋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应进一步通过超声波、热水解、电渗析和干化处理等手段满足污泥固化和稳定化的条件,在填埋施工中通过将生化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的方式解决污泥施工“压实难”问题,并通过技术手段切实保障后期填埋场的稳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