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牛肉面的前世今生—兰州本土本坊加盟


兰州牛肉面的前世今生
兰州牛肉面加盟,兰州正宗牛肉面加盟排行榜,兰州本土本坊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民族交流与融合是一个探讨不完的主题。
而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相当初可能的,是人们对食物的不断追求和善变的饮食习惯。
由于民族间相互融合而带来的饮食改变,有时会让我们在定义某种食物的民族属性时犯难。
比如我们这里要说的牛肉面,就是一个典型。
1
牛肉和面的相遇
天时、地利与人和
食牛肉,可以从人类开始养牛算起。中国人吃面条的历史,据研究已经有4000多年。
然而,这两种古老食品在兰州相遇相融成为牛肉面,并进而在全国声名鹊起,只经历了100多年。
自古以来,兰州就是一个交汇之地,长时间地接受着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双重滋养,这样的环境十分适合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根据学者的研究,兰州地区在元朝以后逐渐形成了汉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众多现代民族共同生活的局面。
甘南草原藏族的牛,汉族人在河西走廊种植的一种十分适宜制作拉面的小麦“和尚头”,以及种类足够多的香料,都已经齐备。
它们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走到一起。
这个时机,就出现在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族平民身上。
1915年,兰州城内,小商贩马保子开始在兰州城内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他的热锅子面。
热锅子面是一种快餐,是将已经煮熟的面条回锅烫热,再浇以牛肉汤,撒些蔬菜增色。
这种热锅子面汤头香醇、价格实惠。马保子生意不错,不过他并不满足,多次尝试着改进牛肉汤头,并于1919年在兰州东城壕外盘下一个店面坐堂经营。
1925年,马保子的儿子马杰三接手了父亲的面馆。在马杰三的不断钻研下,牛肉面的味道继续改进,面馆的名字也改为“马保子清汤牛肉面”。
兰州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成就了“天时”,牧区的牛和耕作区的粮食便是很好的“地利”,回族人精巧的调制促成了“人和”。
从兰州流行开来的牛肉面,与其说是历史传统、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的综合产物,不如说是兰州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撮合了牛肉与面在比较好年华的相遇。
2
声名鹊起的牛肉面
牛肉面在全国的名声,盛于马杰三将牛肉面馆改名为“马保子清汤牛肉面”之后。
20世纪30年代,被誉为“华人谈吃第一人”的唐鲁孙作为随行记者赴西北考察,在兰州吃到了马杰三的清汤牛肉面。
他在《什锦拼盘》一书中记下了面馆的一些影像:
我们去西北考察,在上海出发之前,就听说兰州有一家天下闻名的牛肉面馆,叫“马保子”……马保子是一座没有招牌不挂门匾的砖砌的小楼,楼上待客,摆了几张小八仙桌、几把矮条凳,墙上倒是挂了不少名人写的对联条幅。此外除了碗筷、油瓶、醋罐之外,空无所有。
……兰州的牛羊肉,因为风高草劲肉嫩而肥,并且毫无膻气。马保子选肉严格,只用上品腿肉,肥瘦分开,全都切成骨牌块大小,头一整天用小火炖上一整夜,绝不中途加水,更不放芹菜、豆芽、味精之类的调味品,所以清醥肥羜,自成馨逸,汤沈若金,一清到底。
这些文字透露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信息。
首先,20世纪30年代,马保子清汤牛肉面可谓是“誉名远扬”。
其次,马保子清汤牛肉面虽是一家回族清真餐馆,但面馆的装饰陈设却是浓郁的汉族风格。
最后,牛肉面真正的品质担当,应该是清澈透亮的牛肉汤。要熬制这样一碗汤,除了不惜时间的耗费外,还需人工不间断地撇去翻滚出来的浮沫和油脂。所以不管是马氏父子,还是像唐鲁孙一样的美食鉴赏家,都于汤清一事十分注意。
牛肉面的另一位推广大使,是于右任。和唐鲁孙的文艺范表达不同,于右任对牛肉面的喜爱和宣扬,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秦腔。
据民间传说,20世纪40年代,一位国民政府要员大胡子先生常低调光顾马杰三的牛肉面馆,到店只管闷头大吃,吃完必“简单粗暴”地给好评。
这位要员就是于右任。不管到重庆,还是后来到台湾,于右任都常夸赞牛肉面的好处,可谓一个不拿面馆分毫却致力宣传的比较好代言人。
3
兰州牛肉拉面的崛起:
牛肉面从“地方特色”变为“大众快餐”
马氏父子两代回族人的精心经营,各方食客的口耳相传,让牛肉面在仅仅30年间,便成为兰州的地方特色美食。
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中,马保子清汤牛肉面馆汇入了国营企业,马杰三被派至兰州饮食公司西固饮食商店工作。
1979年,马杰三去世,因他生前没有培养继承人,“马保子清汤牛肉面”也就成为了历史。
改革开放后,开创者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后来之人(多为马氏后辈)纷纷自立招牌、自称经典。兰州的牛肉面馆犹如枝叶般生长并散开,从发源地兰州迅速流向全国。
在兰州,牛肉面馆很少会画蛇添足地自称“兰州牛肉面”。不过在走向外地的时候,“兰州”两个字就一定要加上了。
据记载,一碗马保子清汤牛肉面在当时的售价是八个铜钱,被兰州人称为“八大”,这个价格不是一般平常百姓能承受得起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牛肉面之所以能够在全国遍地开花,一个重要的原因却是它亲民的价格。
牛肉面能够从“地方特色”转变为“大众快餐”,还因为它能够紧随时代的变迁。
牛肉面在从地方特色变为大众快餐的过程中,不但“兰州”被强调了,“拉面”的面条形态也凸显了。
面馆的名字里有没有一个“拉”字,是牛肉面在外地和兰州的明显区别。
以牛肉面正统自居的兰州,从不承认他们的这一地方特色是“牛肉拉面”,而坚持以“牛肉面”自称。
“牛肉面”与“牛肉拉面”的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牛肉面在从“地方特色”到“大众快餐”转变过程中发生的某些改变。
“牛肉面”代表的一种美食传统,这个传统来自马保子清汤牛肉面,它是将面融进汤里,汤面成为一体的一种整合性的食物。
而“牛肉拉面”更多的只是为了让人吃一碗面,可能较为符合现在生活的快节奏吧!
官网:www.lzbtbf.com
网站:btbf.shop.88360.com/
    联系人:马经理
    手机:13893103893  1399311383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颜家沟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