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服务,“养心”才是关键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长大,父母也已经老了。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严重,让人们对于养老产业服务愈加重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信息吧。
许多网友晒出父母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俊男靓女,如今已经步履蹒跚、满头华发。“只愿时间走得再慢些”“岁月请别伤害他们”,网友的祈愿代表着许多人的心声。让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这种愿景如今已逐渐成为现实。近年来,各地在规划引导、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等方面综合施策,保障更多、服务更全、焦虑更少,养老产业服务业日益完善,不断创新,让我们更加有信心面对老龄化社会。
但是,在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得到基本保障的格局下,老人们的生活陪伴、精神慰藉、幸福安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现实当中,大多数老年人拥有充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追求,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以衣食住行为主的“物质养老”,而需要“精神养老”,需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健康和服务社会的平台。而一些地方的养老产业服务工作过于注重物质层面,子女和社区工作人员投入精力较少,养老产业服务工作中与老人的机械式互动多于真情沟通,造成的结果就是与老人的心越离越远、情越处越空,彼此间越来越陌生。如何让老人更好地、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养老获得基本保障、生活达到小康之后,一个亟须提上日程的问题。
厦门养老产业服务不只是要“养身”,更贵在“养心”。新时代,养老事业呼唤升级版,这里的升级,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包含精神上的。面对老龄化,我们的养老产业服务创新也要百花齐放,强化互动,多走“心”,多用心,多贴心,更大程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以上内容是关于养老产业服务,“养心”才是关键的详细阐述,希望对您大家有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