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建筑——苏派民居的建筑特点

仿古建筑——苏派民居的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是我国建筑流派中比较有名的,特别是徽派建筑中的祠堂、民居、三雕更是有名,徽派民居中的西递民居还有宏村都是格外有名的,是无数建筑研究爱好者必去研究之地。而我国的六大建筑流派中除了有徽派,其实苏派建筑还是很有特点的。锦瑞艺雕在上学的时候就曾学过《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苏州园林》很好的将苏派建筑的建筑风格特点给大家呈现了。这次,锦瑞艺雕就和大家一起再来总结一下苏派建筑的建筑特点。
苏派民居是指江浙一带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园林式布局是其明显的特征之一。苏派民居与徽派建筑不同的是它们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 ,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脊角高翘的屋顶,加上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粉墙黛瓦,鳞次栉比、轻巧简洁、古朴典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 色。 我国传统园林布局追求曲折之致的理论:园林式布局讲究结构,布置曲折幽 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 ,我国传统园林布局讲求一个“藏”字 ,对比欧洲园林大半为皇家园林,规模大,园林开门见山,一览无遗,一目了然 。而我国传统园林讲求借景 ,我国传统园林中分布的古代建筑为:厅、堂、斋、 馆、楼、台、亭、榭、门户、游廊、天井和巷道 。
       苏州旧民居的平面布局大致有如下几种:曲尺型,即主屋边间加出厢房,而形成小型民居。三合院,即主屋两边间前置厢房或廊;也有于对照厅之一侧用廊联系。四合院有一间为主屋,两边间前列厢房,对面用廊;也有两面主屋(对照厅)左右用廊联系;另有主屋前三面用廊或四面为环楼的,俗称走马楼,楼长方形或者纵长方形,主屋为长方形,三面或两侧为院墙;或主屋对面再相应配置,再形成对照厅,凸字形,即主屋后加穿堂(称后翻轩);或在主屋前加戏台并加廊;若前后并用则成为十字形。工字形,即在两主屋中间用廊相联。h形,在主屋两边间前后置厢房。日形:用两个三合院组成,但若人立于前观察为三合院,置身其后则为四合院。除上述的平面以外,尚有利用上面的形成加以自由组合。各种墙式的混合相连使用,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外墙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层次丰富、临河贴水,空间轮柔和富有美感,即常言所说:“翻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审美价值。
苏派民居大多以南向为主,这样可以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充满了江南水乡古老文化的韵味。归纳起来有:翻墙黛瓦,体量小而轻巧,低层高密度,错落有致,有多数建于沿河,形成前街后河、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情。  
  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徽派建筑多以北向为主,而苏派建筑多以南向为主,这与其当地的气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当地的人文文化分不开的。所以,从事仿古建筑的人来说,研究古建筑的同时还应研究其当地的人文文化的不同。
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节选自网络,仅供学习所用,如有侵权请速与小编联系,将及时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