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肌肉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则来自营养物质的氧化,这就必然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耗氧量相当多可达安静时的10-20倍,通过各种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可以占机体中消耗的15%-30%。
有氧运动
至少要达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达130下以上”的强度,才对健康有所帮助。
增加强度训练
研究结果表明,进行一周两次间隔锻炼的人群能比仅仅定期做心肺训练的人减掉2倍的重量。可以把间隔训练法融入到日常运动中,比如每次慢跑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个30秒的全速疾跑,这样可以燃烧更多的卡路里
总说减脂是七分吃三分练。生命在于运动,如若一味的在吃上注意、计较而却步与锻炼也是事倍功半的。
在轻断食初期,很多参与者体重都会有所下降,1个月下来可能减掉的超出预期,又惊又喜,信心十足的说下个月还要减更多。以为是自己躺着瘦呢?亚麻籽给予营养的同时抑制、分解脂肪,功劳不小。但咱们自己也得争气不是。
第二个月时既不如初那么在意饮食,也没有在运动上加油,便没有如愿以偿,相比之前减得少了,到了第三个月第四个月,就发现吃的东西并没有多起来,体重却没有再下降,稍有不慎,吃多了一顿,还会多增加几斤。
这时候,有人就会怀疑,是不是轻断食的方法不合适,用的产品没啥作用。也有人感觉到减脂无望,开始“放弃自己”。
在减重的过程中,通过减少摄入来降低体重,我们的代谢也会发生变化,身体开始做出调整,进入身体的能量和排除身体的能量趋于相同,摄入和消耗达到平衡,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平台期。
外在只是看到身材变好,却不曾想我们的身体也在默默改变:
▶ 基础代谢率降低
▶ 非运动热消耗减少
▶ 食物摄取热量的效率增加
▶ 对脂肪的分解利用减少
这种变化也被称为“代谢适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追求的并不是体重的持续下降,而是现有体重的维持。已经减下来的体重,需要先巩固下。平台期体重的维持比减重更重要。
一旦到了平台期,很多减重人士就非常焦虑,恨不得一日三餐都不进食,来让称上的数字动一动。
柳叶刀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总结了减重后体重的变化曲线,如下图:
减重后,体重会在2年后慢慢恢复。这可能对每个减重人士来说是个噩耗。
所以,在体重比较低点,也就是刚进入平台期的时候,保持减下来的体重比再进一步去减重更重要,这关乎未来体重是否会上升。
现在是以瘦为美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女性都对自己比较苛刻,总希望能再瘦一点,再瘦一点。
如果体重进入了平台期,保持了几个月没有变化,但是又特别想再瘦一点的,该怎么办呢?
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的情况下,提高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的影响因素有:
①体表面积 ②年龄 ③性别 ④前体 ⑤季节与劳动强度。
前面4点是无法改变了,只能通过改变劳动强度。因为现在多数人以脑力劳动为主,那么我们只能用“运动”的形式,替代劳动。
所以适当的运动还是要的!比如每天6000步,不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基础代谢继续的降低,脂肪悄悄地就又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