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象网讯 (一飞/文)在上周于西班牙sitges举行的3gpp会议上,代表们围绕一系列新技术和能力进行了投票,这些技术和能力最终可能会在明年左右纳入5g国际标准中。尽管这些技术正式投入商用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但3gpp这次会议的成果反映了全球主要科技企业的长期5g技术路线图,以及网络运营商对5g商用模式的考虑,因此人们可以借此前瞻一下电信行业的未来。
这次会议中涉及的技术包括sidelink、71ghz频谱、multi-sim、卫星通信、5g定位、5g light、混合现实(xr)、终端节能技术等。
idelink技术是早已存在的设想,这项技术能让移动电话之间直接通信,类似于对讲机。sidelink源于c-v2x标准,原本是为汽车之间的通信而开发的,未来有望应用于广泛的领域,比如没有蜂窝网络覆盖的建筑物内的通信。目前韩国厂商lg在这项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
71ghz是因应5g毫米波通信而提出的,同时比部分运营商正在测试的28mhz频段还要高,频谱资源更充沛一些。3gpp正在研究基于71ghz频谱的5g通信,来自美国的高通、英特尔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
multi-sim是针对esim技术的改进和升级。2018年,美国司法部对esim技术的使用启动了调查,尽管没有为此采取什么严厉的手段,但esim技术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却暴露在人们眼前。3gpp计划通过提高esim标准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目前可以插入多个sim卡的手机往往存在相互干扰的问题,即一个sim卡上来电会导致另一个sim卡的活动中止,3gpp也计划对此提出改进方案。来自中国的手机厂商vivo在这项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卫星的5g服务最近颇为引人关注,特别是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星链”方案披露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也表示正在研发类似计划。为此3gpp决定将非地面5g网络也纳入研究范畴,相关研究工作由来自中国台湾的mediatek和欧洲卫星公司eutelsat领导。
新一代5g定位技术致力于提供更加精确的位置信息,为部分需要这些信息的工业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持。该项目还将研究延迟组件,这意味着其最终目的可能是提供运动物体的实时精确定位。来自纽约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这项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5g light技术的目标是低功率广域网(lpan),可以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很好的支持。比如nr-light只占用10-20mhz的带宽,下行速率100mbs、上行速率50mbs,因此非常适合高端可穿戴设备、工业物联网摄像头和传感器等场景的应用。目前爱立信在3gpp中领导这项工作。
xr(混合现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5g业务,3gpp的一些代表提议利用边缘云服务器来增强设备的处理能力,以更节能的方式提供低延迟、高质量的视觉效果,从而简化xr设备的设计难度和成本。来自美国的高通正在领导这项工作。
5g终端功耗大、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比较严重,3gpp正在设法降低5g设备的功耗。联发科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
除了上述技术之外,3gpp此次会议还讨论了很多其他项目,合计24种不同的技术。其中不少涉及对已有技术的更新和增强,比如集成接入回程(iab)或动态频谱共享(dss)等),还有一些是比较底层的技术问题,比如massive mimo的改进技术等。所有这些技术都计划在3gpp的r17版本5g规范中发布。
3gpp发布的第一批5g技术在2017年发布的r15版本中披露,2020年初有望在r16版本中披露第二批5g技术,此次会议讨论的r17版本预计会在2021年发布。具体时间目前还无法确定,因为在此次3gpp会议上,ran小组和sa小组对r17版本的最终截止时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前者认为可以在15个月内完成工作,后者则认为需要18个月。
作者:一飞编辑:章芳来源:cctime飞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