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微控制器)作为智能设备控制核心具备宽广发展空间,物联网及汽车电子快速发展成为驱动mcu需求成长的快速原因,在物联网产业扮演关键零组件的角色。mcu目前主要供应商为国外企业,近几年多起并购事件使行业集中程度较高。目前国产mcu自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4、8、16位mcu),高端产品市场基本还是被美日欧等传统半导体idm巨头所垄断,中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mcu已是高度成熟的技术产品,因技术创新而来的产业成长动能不多,2014年以来整体mcu产业出现一波波整并风潮,透过整并达到强化规模与提高整合能力,可以看出整体mcu产业在为物联网未来几年的发展进行布局。主要包括nxp以118亿美元收购freescale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半导体提供商;cypress收购了spansion,微芯科技收购了atmel,英飞凌以100亿美元收购cypress等重大市场并购。
物联网终端需求推进,未来汽车驾驶信息系统、油门控制系统、自动泊车、先进巡航控制、防撞系统等adas系统也将对32位mcu产生大规模需求,32位mcu将成市场主流,物联网时代任务的复杂化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将使mcu往16或32位设计。随着开发环境提升,8位与32位mcu价差也逐步缩小,目前32位mcu单颗报价在1.5-4美元之间,工作频率大多在100-350mhz之间,低功耗成为核心竞争力。
未来mcu出货量将持续上升,2022年mcu市场达239亿美元市场规模
根据ic insights预测,随着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物联网万亿级市场持续发展,设备接入量以数百亿计算,未来mcu出货量将持续上升。2019年以及2022年全球mcu市场规模分别达204亿美元和239亿美元,单位出货量将以11.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将使整体mcu单位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平均价格下滑幅度约为每年-3-5%。
图表1 2019年mcu市场规模及出货量
资料来源:ic insights、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2 2019年mcu asp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ic insights、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3 2019年全球mcu各应用领域
资料来源:ifind、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4 不同位数mcu主要应用领域
来源:公开资料,ofweek产业研究院
mcu行业竞争格局,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
从mcu行业竞争格局观察,全球主要供应商仍以国外厂家为主,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国内厂商在中低端mcu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全球mcu厂商包括瑞萨电子(日本)、恩智浦(荷兰)、得捷电子(美国)、英飞凌(德国)、微芯科技(美国)、三星电子(韩国)、意法半导体(意法)、赛普拉斯(美国)。国内市场也多由国外品牌占据,包含瑞萨电子占据市场份额17.2%,飞思卡尔占比14.4%,意法半导体占比8%。
汽车电子与物联网是现今32位mcu主要应用领域,随着技术演进,32位mcu价格也会逐步接近4、8位mcu。国内mcu厂商也积极加快布局32位中高端市场,目前国内厂商在消费电子、智能仪表等中低端mcu应用市场发展迅速,成本优势与服务能力助力国内厂商完成中低端mcu国产化。随着低能耗电机控制、便携型医疗设备、高精度工业仪器控制、物联网、节能环保等科技应用发展,未来mcu设计方向将走向高性能、高集成度、高稳定性、低功耗等方向。
图表5 2019年全球mcu厂商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6 2019年中国mcu厂商市场份额占比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7 全球主要mcu领域企业
来源:公开资料,ofweek产业研究院
图表8 国内mcu领域主要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企业
来源:公开资料,ofweek产业研究院
本文内容选自ofweek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mcu芯片行业研究前景预测报告》ret-10792.html,如需了解更多市场详细内容,详见完整版报告,或致电15014120070(刘冰),邮箱:lixinyi@ofw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