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建筑行业动态分析:11月社融数据超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助力基建【行业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核心观点:
行业及政策动态:1)2019年 12月 10日,央行,初步统计,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3.43万亿元。1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 1.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1505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 1.36万亿元,同比多增 1331亿元;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21.28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 150.5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
2)2019年 12月 12日,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 10日至 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周行情回顾本周(12.9-12.13)建筑行业(中信建筑指数)涨幅为+1.49%(hs300为+1.69%)。
本周行业涨幅前 5为日上集团(+19.83%)、美尚生态(+5.03%)、中材国际(+4.46%)、弘高创意(+4.05%)、中国化学(+3.88%) ;本周跌幅前 5为山鼎设计(-11.57%)、诚邦股份(-7.14%)、东易日盛(-6.51%)、宝鹰股份(-5.93%)、铁汉生态(-5.71%) 。
从行业整体市盈率来看,至 12月 13日行业市盈率(ttm,指数均值整体法)为9.24倍,较上周有所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行业市盈率下滑幅度超过 15%,接近2014年 11月水平。行业市净率(mrq)为 1.02,较上周也有所提升。当前行业市盈率(ttm)最低前 5为中国建筑(5.42)、葛洲坝(5.65)、中国铁建(6.70)、中国交建(7.20)、中国中铁(7.21) ;市净率(mrq)最低前 5为中国电建(0.75)、中国交建(0.77)、中国中铁(0.78) 、四川路桥(0.80)、中国中冶(0.80) 。
本周建筑行业指数(cs)周涨幅+1.49%,涨幅较上周有所放缓,强于深证成指(+1.28%)本周表现,弱于沪深 300(+1.69%)、上证综指(+1.91%)本周表现,周涨幅在 cs 29个一级行业中排于第 15位。本周建筑行业 64家公司录得上涨,数量占比 69%;本周涨幅超过行业指数涨幅(+1.49%)的公司数量为 25家,占比 22%。本周建筑行业录得上涨公司家数以及周涨幅超过行业涨幅的公司家数较上周均有有所减少,但行业排名较上周提升了 11个名次,主要由于较多大市值央企标的本周录得上涨。从本周涨幅结构来看,本周涨幅靠前标的以大中市值标的为主,主要包括央企板块和装修装饰板块相关标的。本周美尚生态(+5.03%)涨幅位居行业首位;本周共 6家央企周涨幅位居行业前 10范围,其中国际工程标的中材国际(+4.46%)和中工国际(+3.28%)本周涨幅分别位居行业第 2位和华文楷体第 6位;中国化学(3.88%)、中国建筑(+3.53%)、葛洲坝(+2.81%)和中国中铁(+2.67%)本周涨幅排名靠前;装修装饰板块的弘高创意(+4.05%%)和维业股份(+2.52%)本周涨幅位居行业前 10;此外交通勘察设计标的中设股份(+2.67%)本周涨幅位居行业第 9位。
本周政策/要闻解读根据本周(12月 10日)央行发布的社融统计数据, 1-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3.43万亿元。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196.14万亿元,同比增长 8.2%,增速比上月末低 0.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了 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 56.25万亿元,同比增长 3.5%,增速比上月末高 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 0.2个百分点。
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 1.39万亿元,同比多增 138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 68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 21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 4689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 6794亿元。
11月份单月社融增量为 1.7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 1505亿元,较 10月环比增加约 1.1万亿元。11月末社融规模存量为 221.28万亿元,同比增长 10.7%。从 11月份社融增量结构上看,银行表内信贷(人民币贷款)规模为 1.36万亿元,同比多增 1331亿元;非标融资规模本月仍为为缩减状态,合计缩减约-1061亿元,同比少减 831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 959亿元(同比少减 351亿元),未贴现承兑汇票增加 571亿元(同比多增 698亿元),信托贷款减少 673亿元(同比多减 218亿元)。企业债券融资持续增加,11月份同比少 122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净融资规模约为-1亿元,同比少减 331亿元,主要由于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发,目前 2019年专项债限额已基本发行完毕。
总体来看,11月社融增量同比提升,主要是由于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增加、表外融资同比少减。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方面,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1-11月,地方债券发行 43244亿元,完成全年发行任务的 99%,其中新增债券、再融资债券、臵换债券分别发行 30354亿元、11461亿元、1429亿元。新增债券中,一般债券、专项债券分别发行 9057亿元、21297亿元。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在建项目,重点支持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生态环保,养老、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等乡村振兴项目,水利建设等稳投资领域。国常会已提出根据地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按规定提前下达 2020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地方在明年 1月就可以发债筹资用于重大基建项目,尽早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财政部 11月底已经将 2020年 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下达至省级政府,根据第一财经本周报道,目前不少省份已经将这一额度分配至市县一级政府的具体项目,为明年 1月地方政府发债做好准备。同时提出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重点投向铁路、轨交、水利等重大项目,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
此外央行公布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以及 mlf 降息,将释放的长期资金可观,后续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可期。
本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月 10日至 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保持经济稳定发展,需要各项逆周期政策协调共进,多项内容体现基建补短板支持力度,指出要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要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扎实推进雄安新区建设,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城镇建设方面,本次会议再次提出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华文楷体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上述内容对建筑行业尤其基建领域的建设推进力度以及一直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均将产生积极效应,结合前述资金供给情况,随明年 1月份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及融资环境持续改善趋势,2020q1基建项目落地率和投资增速值得期待。
本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建设获多项推进,主要集中于交通建设领域。12月 13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及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成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工作组,并印发《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 (后称“《实施意见》”),目前正在研究起草《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后称“《规划纲要》”) 。前期公布的《实施意见》重点任务主要包括:1)推进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2)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3)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4)建设世界级机场群;5)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6)是提升交通科技创新的能力;7)建设绿色生态交通。
早在今年 2月份,交通运输部即开始研究制定《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实施意见》,重点将推进对外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绿色生态交通等任务。
作为交通强国第一批建设试点,深圳试点的目标之一是成为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范例,试点区域将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综合交通一体化枢纽、智能交通、科技兴安、交通运输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交通运输制度体系创新、绿色交通、现代物流等方面先行先试。
交通强国示范区的建设将为粤港澳区域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和投资机遇,从各文件的任务和规划内容来看,主要涉及铁路、城市轨道、公路、水运、智慧交通、机场、航运、配套设施等交通建设细分领域的补短板投资,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时间节点要求,未来 5年内,各试点区域内的交通固定投资或将呈有效持续趋势,结合前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相关的《实施意见》和《规划纲要》,均将为大湾区基建领域带来较大的市场增量空间,投资机会同时来自广东和香港与澳门的跨区域建设以及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筑行业较多公司均有所布局大湾区所在的华南区域,涉及铁路、公路、城轨、装修装饰、园林及水利工程等细分板块,均有望受益。
自今年初以来,稳增长信号不断释放,基建补短板仍将成为扩内需促投资的重要抓手,各区域建设纲要、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中央一号文件、城镇化建设、西部地区相关建设规划等多项基建推动政策频繁印发,基建累计投资增速自今年 2月持续提升至 4月后,于 7月回落至年内最低水平为 3.8%,8-9月有所提升后,10月又重新下滑至 4.2%,政策实施效果具备巨大的提升空间。
近期的专项债提前发政策、降准降息、资本金完善措施等密集下发,起到了有效配合作用,再次凸显了稳增长信号,对改善市场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融资、提振市场信心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社融增量改善持乐观预期,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有望从各方得到有力支持,前期由于资金不足导致的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局面或将提前改变,2019q4及 2020h1投资效应或将显著体现。铁路、公路、城轨及其他国家战略相关的基建项目将直接受益,将加快大型基建项目落地速度,未来地方政府专项债结合银行贷款及其他多渠道融资方式或将成为重大项目建设的主流模式,企业业绩有望提升。
我们认为当下建筑行业的投资逻辑如下:1)政策逐步回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华文楷体策双管齐下,行业政策也逐步从规范整顿向规范发展转变,基建托底预期日益强劲,基建补短板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助力建筑行业的估值修复;2)建筑行业融资环境变化明显,市场无风险利率明显下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所改观,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即将迎来新的权益资本的补充,进一步增强建筑公司债务融资能力;
(3)市场关注的建筑企业业绩增速下滑预期已有所改变,融资环境改善有助于加快项目的推进,进而影响业绩预期,建筑行业 4季度前后业绩企稳概率大。
2019年建筑行业明显“滞涨”,跑输沪深 300,当前基建“托底”的政策预期强烈,市场无风险利率大幅下行,行业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受益于基建补短板、降准货币 政策 和专 项债 “提 前批”,预 计建 筑行 业有 望企 稳回 升,我 们看好2019q4-2020h1基建托底背景下基建投资增速的提速对行业和公司的积极影响,再考虑到当前行业估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建筑行业或将迎来估值与业绩共振,重点关注大建筑央企、勘察设计、优质地方国企的投资机会。
n 核心观点及投资建议当前建筑行情反映政策边际改善下的估值修复,未来建筑行情能走多远主要取决于:政策持续回暖+行业基本面支撑+上市公司业绩释放。
重点推荐:
1)基建补短板任务主要承担力量、“一带一路”相关受益标的、估值及信用优势显著、在铁路、公路、水利、能源等建设领域的核心大型建筑央企及国际工程企业,如【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中国建筑】、【葛洲坝】、【中材国际】、【中钢国际】等。
2)勘察设计企业,长三角一体化及基建补短板背景下,产业链前端优先受益标,现金流表好,业绩弹性足,如【中设集团】、【苏交科】、【设计总院】等;
3)主要地方路桥建设企业及生态园林建设受益公司,【安徽建工】、【山东路桥】、【东珠生态】、【岭南股份】等。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风险、ppp 推进不及预期、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地方财政增长缓慢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