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材文学 书名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郭玉海 故宫博物院
作者郭玉海 出版社故宫博物院
书号9787513407359 品牌无
出版日期2015.03 版次1
正文语种中文 页数723
开本8开 赠送光碟否
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郭玉海 故宫博物院
基本信息
书名: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定价:1960.00元
作者:郭玉海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3-01
isbn:9787513407359
字数:
页码:723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一书分作上、下两编。
上编汇集了作者2006年以来撰写发表的论文、札记,以及搜集梳理的传拓史料。各篇分别独立,内容连贯,互为补充,对金石传拓的历史定位、工艺标准、渊源传承、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剖析阐述,是系统的金石传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作者长期从事拓片制作,身体力行,对传拓艺术的思考、文献资料的分析、拓片工艺的评判等方面的研究视角,与以往金石学家、碑帖鉴定家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将许多前人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形诸笔端,抽丝剥茧,发微见著,个性十分鲜明。
下编收录了作者历年传拓的二百余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碑碣、器物拓片,遍及博物馆藏品中“古器物’’的各个门类,记其文物渊源流传、拓片制作得失,提出“传拓者在完善手工技巧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文物,并对此二者保持不懈的钻研与探索”的思路。各拓片例证分析,展现了作者对文物、拓片、艺境的审美体验;所收数百幅拓片作品,反映出作者‘以贯之的艺术风格。这些源自切身实践的指导思想,对同类相关拓片制作有重要参考价值。此外,由于作者曾参与、主持故宫博物院多项展览陈列、图书编纂工作,并长期致力于金石文物研究,对韦中相关古器物本身的一些考证也有独到见解。
目录
引言
上编 读书·见闻·思考
一 金石传拓的历史角色与地位
(一)传拓工艺的起源与沿革
(二)传拓工艺的传承
(三)传拓是独立的艺术
(四)拓片价值和拓片收藏的本质
二 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工艺特征
(一)“精拓”的义
(二)拓片工艺的精粗之辨
(三)“精拓”本碑帖拓片的制作工艺要点
(四)碑帖拓片的工艺标准
三 古器物纹饰传拓中的看与
(一)古器物纹饰传拓所遵循的一般原则
(二)各类古器物纹饰的特点与传拓用墨实例分析
(三)结语
四 响拓、颖拓、全形拓.
(一)响拓
(二)颖拓
(三)全形拓
(四)评价
(五)结语
五 “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
(一)“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的界定
(二)“名家传拓”
(三)“传拓名家”
(四)“名家传拓”与“传拓名家”对传拓工艺发展的影响
(五)结语
六 历代金石传拓人物简表
(一)唐以来职业传拓者筒表
(二)北宋以来非职业传拓者简表
七 读敦煌唐代拓片四种
(一)敦煌唐拓保存现状
(二)文物提看手续比较
(三)敦煌之盗的新思考
(四)敦煌唐拓的价值与意义
八 传拓技艺的传承与弘扬
(一)严守传统,力求形似
(二)心怀诚敬,抱朴守一
(三)广见博闻,聚沙成塔
(四)结语
下编 文物·拓片·艺境
一 铭刻文字篇
(一)卜辞
(二)金文
(三)碑刻
(四)墓志
(五)造像题记
(六)瓦当
(七)砖
(八)陶
(九)货币
(十)封泥印玺
作者介绍
文摘
《金石传拓的审美与实践》:
明代谢肇涮《五杂组》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个人以锔锅碗为业,某日外出,正赶上皇帝出行郊外,碰巧皇冠坏了,便召那锔锅匠来修理。修完之后,皇帝给了他很多的奖赏。锔锅匠归途路过山里,又遇见一只老虎躺在地上,老虎见有人来,便举起一只爪子示意,原来是虎爪子上扎了一根大竹刺。锔锅匠为老虎拔去了刺,老虎叼来一只鹿报答他。锔锅匠拿着赏钱背着鹿回到家中,对妻子说:“我有这么两样技术,咱们马上就可以致富喽!’’于是便在家门上用大字写道:“专修补平天冠,兼拔虎刺。”‘11
我之所以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是因为觉得“修平天冠”与“拔虎刺”这两件事和我所从事的职业——金石传拓,颇有相似之处。因为博物馆传拓工作的高度专业和与世隔绝,所以每当我向别人谈及拓片、传拓之类的词汇时,都不得不费力地出很多的解释,诸如什么是拓片、怎样制作拓片、拓片有什么用、什么样的拓片好、为什么要制作拓片,等等。不过,在不断解释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对传拓的文化背景的认识也因之不断深入。自1983年我师从纪宏章先生学习金石传拓技艺,在故宫博物院得天独厚的环境中,有幸聆听诸多前辈教诲,且得浸润于历代金石重宝之间,三十年来,经手传拓金石、工艺等各类珍贵文物数以千计,从初的懵懂,到生手的青涩,再到今天能够略窥门径,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事实上,作为一种手工技艺,传拓非如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神秘复杂,这项工作难的部分不在于对各个工序要点的掌握,而在于对传拓对象的深刻了解,要稔熟博物馆中各类文物的材质和年代特性,以确保传拓过程中的文物安全。因为文物珍贵,所以要想获得能够对各类文物进行传拓作的专业工艺技术资质,就要经历十分复杂而艰苦的过程。
传拓工艺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人们传拓石经、碑碣,以满足当时社会对于儒家经典范本、碑刻文字影像的需求。到了北宋,刘敝、吕大临、欧阳修、赵明诚等开创金石学,广蓄历代金石文字拓片,拓片收藏由是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迨至清代,碑版学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出于对拓片收藏的酷爱,走出书斋,置身于社会地位低下的百工之中,享受亲手传拓的乐趣,并将自己的经历、收藏,以及所见所闻刻版梓行,传拓这一行业在文献中由此渐渐血肉丰满起来。
潍坊经济开发区爱智书店
qq: 1329212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