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会见投资人,罗元觉都要硬着头皮。
他在2016年5月创立猿人科技,专注做智能家居产品。几年来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打磨产品、挖掘用户的消费需求上。面对投资人时,他难以招架那些投融资的科班专业问题。
因为见多了“ofo毁于股东一票否决权”之类的前车之鉴,罗元觉对于国内的资本市场十分忌惮。他爱惜自己的企业,生怕在管理和运作方面被资本操控。
他有自己的底气。创业以来,猿人科技的市场表现十分出色,成长迅速。三年时间,在欧美六个国家亚马逊平台做到了同类产品销量的no.1,2018年营收规模做到了7.2亿,净利润5000万元。考虑到公司的快速发展,引入资本还是绕不过去的坎。
“从选钱的角度上,猿人科技的选项很多”,罗元觉告诉亿欧。
但选项多不意味着钱可以随便拿,寻找投资机构的过程并不顺利。罗元觉生怕掉坑,因为“国内投资机构法务们写的条款很吓人。”
带着对投资行业的疑虑和忌惮,罗元觉发动身边的朋友推荐可靠的投资人,终于在2019年遇到了洪泰基金执行董事杨勍。
第一次见面时,罗元觉发现杨勍不太像投资人,“很接地气,不生分,很顺畅的直接聊过去、聊经历、聊产品、聊团队,不搞科班的套路问题。”
壹可他当时并不知道,杨勍已经从事投资行业11年。
会面中,罗元觉很快发现,“接地气”只是杨勍待人接物的方式,专业方面的优势也很快展示了出来。
杨勍提到智能家居行业融资问题,核心要解决的是现金流。他判断,猿人科技过去每年100%的增长,未来基数越来越大,扩大规模快速发展核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金流。
他向罗元觉伸出橄榄枝:“洪泰除了融资以外,可以协助解决现金流问题,甚至尽量减少股权出资,多配债,少稀释股权。”
这番话击中了罗元觉心坎。的确,罗元觉当时去找融资,就是想获取满足公司业务增长所需要的现金流。
令他惊讶的是,他从来没有主动提出这个诉求,而是聊天过程中杨勍自己判断出来的。
更令他惊喜的是,很快,杨勍为他找来了做供应链金融的资本公司、做上市运作的财务公司、还有券商的朋友,一起吃饭介绍大家认识。
没有深厚的履历很难做到这些。杨勍早在2008年就进入深创投,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人生涯,后任职于五岳财智担任副总裁,也曾在华林证券任其直投公司总经理,2016年加入洪泰基金。
在深创投的早期投资,在五岳财智的pe、pre-ipo,在券商公司重点做实业资产并购重组,在洪泰后又开始做vc。几次工作经历,基本涵盖了投资的各个阶段。
两次经历很快让罗元觉放下了心中的顾虑,“第二次见面就实打实的帮助到了猿人科技,杨总有很强的服务精神”,罗元觉告诉亿欧。
看似神奇的读心术,正是行业洞察力、思维缜密性、业务专业能力的投射。
贰
同样第一次见面深深折服于杨勍的,还有单杯胶囊饮品品牌coffeenow的创始人卢应志。
“第一次聊天的时候,我说的很分散,但他对单杯胶囊饮品的行业特点总结的非常到位,很有逻辑性,条理很清楚”, 卢应志回忆说。
除此之外,卢应志发现,看项目不到一周的杨勍,对细节的把握,让他这个从业7年的老手也很惊讶:“我们想用区块链的逻辑固化食品安全体系,杨总是第一个理解我们这套逻辑的”,卢应志说。
除了卢应志,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在在其他创业者身上,“扳手”的创始人周桥回忆起第一次会见杨勍的情形,言辞中依然流露着敬佩。
“在沟通过程当中,他对“扳手”的模式已经是非常清晰,只聊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把我们项目的核心掌握了,甚至他的陈述比我表达的还好”,周桥告诉亿欧。
在创业者眼中,短时间掌握一个行业的秘密并不容易,可对于杨勍本人来说,这一切已是驾轻就熟,建立对一个项目认知,快速分析、研判,提炼出最核心最底层的投资逻辑。
“第一次和创始人聊天,需要在一个半小时内知道我想知道的东西,包括这个项目靠不靠谱、值不值得跟进”,杨勍告诉亿欧。
杨勍团队的高效同样让周桥印象深刻。从见面到签署投资意向,整个过程仅仅花时一个月,“尽调的要点安排和尽调流程的组织,在我见过的投资人里,杨总是最迅速的”,周桥说。
快捷和敏锐来源于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拨开冗余的信息,捕捉底层逻辑。“快”字贯穿了杨勍投资工作的方方面面,快速分析、快速判断、快速执行,因为“好项目你不够快,一定没有你慢慢看的机会。”
叁“在发达国家有很强的咖啡文化,中国正在慢慢培育。但我们有豆浆文化、有茶文化,如果coffeenow只做咖啡,这个项目我不会有兴趣。反而,最看重的是,公司突破了胶囊设计内部结构设计的最底层技术,可以完美还原各种豆子的冲泡逻辑,从咖啡胶囊切入,进而突破到豆浆、五谷杂粮、各种营养粉、代餐粉以及最难的中式茶饮。胶囊作为下一代包装革命,这是个不可估量的方向。”
这是杨勍第一次见到卢应志时,提炼出来的底层逻辑。
这样的过程,伴随着杨勍的每一个投资决策。11年的积累,没有哪些经验是无用的。
“一个想要‘tovc’的创业者其实很难用讲故事的方式打动我,所以我会从你第一件做这件事聊起,从原点出发,逐步验证所说的信息的准确性。基于对人、行业、宏观、微观的了解,完成交叉验证”,杨勍告诉亿欧,最重要的判断逻辑就是,不管多高科技硬科技的项目,仍然要回到商业本质。
“不能落地的项目,只能用来自嗨。”
杨勍捕捉的“底层逻辑”,绝不是一般投资人强调的“赛道玩家”、“创始人品质”这类概念,“行业特别好,创业团队背景特别出色等等,这些往往是共性,这是投资这个项目的前提,而不是决定投这个项目的逻辑。”
例如看中猿人科技,是他发现猿人科技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并且每一款都可以在亚马逊上取得好的销量,另外国外的智能家居,不同品牌之间的互联度要远高于国内,商业模式更健康。
杨勍认为,逻辑清晰是每位合格的投资人都必须具备的特征,他认为自己和其他投资人的不同点,主要在于“可能投资过程中的每次变化,应变都比较快。”
投资航空服务公司福莱帕特,底层逻辑在于公司资质的稀缺。“起落架每10年需要大修,这是航空行业的监管要求。中国从2006年开始大幅度购置的商用飞机,而洪泰的投资就是2017年起,未来3到5年航空服务一定是供不应求的”,杨勍说。
每次看项目的时候,他都会由点及面,去看它的产业链上下游,而不是单单关注项目本身。
“只要看一个东西,我对上下游就一定要搞清楚。找到福莱帕特,就是我看到一个企业做直升机驾照培训机构,在和这家公司的老板聊的时候,聊到了飞机的核心部件,知道了这家公司”,杨勍告诉亿欧。
在洪泰基金公司里,不管一个行业、一个项目跟杨勍有没有关系,需不需要他负责,只要是他不了解的,就一定要看透。“当有一个新东西出来的时候,我总会比较快速反应,出于好奇心理就想搞个明白”,杨勍说。
洪泰基金在关注精酿啤酒时,原本这个项目另有人负责,但他就网购了所有能买到的精酿啤酒,60几款90多瓶,一一喝掉它们,研究口感色泽等等元素,为此付出了发胖15斤的代价。
杨勍的字典里没有“风口”两个字,“在行业成为热点之前,我大概率就已经看过一遍并且有自己的判断了。”
肆加入洪泰基金之后,杨勍就在不断利用他的资源和能力,获得更多稀缺的投资机会。
对于猿人科技创始人罗元觉来说,杨勍两次见面就给予了资源和人脉支持,这使他彻底信任了洪泰基金,并拒绝了那些比洪泰基名声大得多的投资机构。
在商议具体条款时,杨勍会本着换位思考的原则与被投企业讨论,表现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律师只会从文本本身给予解释,但是杨勍会从行业的潜在逻辑,具体的企业角度,通过具体的行业、公司的案例在实操的层面给予解读。”
面对被投企业与洪泰之间各执己见的境况,杨勍又总能及时给予解决,“猿人科技在融资的时候不要求很高的估值,但是对机构会提很苛刻的要求,比如十分在乎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但杨勍很有情商,能站在企业和洪泰的双方角度上,给予折衷共赢方案”,罗元觉说。
漫长的陪跑创业企业并非易事,在coffeenow创始人卢应志的眼中,杨勍更像是个创业导师。
“在国内陌生的领域前行,弦绷得很紧,公司又在高速发展期,杨勍对于我们企业的赋能非常重要”,卢应志告诉亿欧,杨勍甚至能体察到他的迷茫之处,疏导情绪压力。
“扳手”创始人周桥眼中的杨勍精通于的投后服务,并且在行业中有很强威望:“他会帮我去梳理公司的模式和发展,帮助我们获取债权融资,并且会通过组织聚会活动,来帮助创业者们共同交流,寻求相互合作的机会。”
投前的遴选和投后的服务可以形成“共振”,快速提升企业的价值。他在洪泰基金投资过的企业中,行云全球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估值增长三倍,kk集团在半年时间里,估值增长近六倍,是最新的10亿美金独角兽项目。
过去的半年时间,募资难、优质项目少,成了投资行业共同的抱怨,不过杨勍对自己商业底层逻辑的追求从未改变。
“我不会过分担忧资本寒冬、经济寒冬,风口、热点也有自己独立的判断,经历过行业的周期,让我对季节的过渡没有那么敏感,投资本身就是一种修炼”,杨勍的语气十分坚定。
作者:刘思遥来源: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