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动全身 全球汽车供应链或临“断供”大考


                   
【电缆网讯】2月25日,一架东航的飞机从浦东机场起飞,次日抵达美国芝加哥,飞机上的货物全部是美国通用汽车生产所急需的配件;3月5日,印度政府表示,为了试图控制中国新型冠状病毒对于国内汽车供应链的负面影响,已经计划安排从中国空运零部件;近期,英国豪华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将中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装在手提箱中,以此特殊的方式空运至英国,以维持英国工厂的生产;而另一家美国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则紧急联系了上汽安吉物流,将中国产的零部件运至其位于泰国的工厂……停产、断供,疫情下汽车产业供应链困境正在引发全球“蝴蝶效应”。 
零部件企业的供应断裂,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也逐渐波及了全国甚至全球汽车产业链。据悉,由于配套零部件短缺,包括现代、日产、丰田、本田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内的跨国车企,部分工厂不得不选择暂时性停产。而近日,由于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确诊病例的增长,上述车企一些生产基地面临的停产风险增加。
“我们就上了一天班,零部件不到位就停产了。因为很多零部件是湖北产的,你不可能马上找一家就能生产。”某品牌车企工作人员说,“我们在等武汉那边复工,看3月20日零部件能不能到齐。”受疫情影响,中国零部件工厂停产、断供,让全球汽车供应链备受考验。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尤其是日、韩国家确诊病例的上升,包含现代、日产、丰田、本田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内的跨国车企部分工厂均面临生产节奏被打乱甚至停产的风险。
“现代汽车正在对工厂进行消毒,并安排与可能受感染员工密切接触的同事进行自我隔离。”据韩联社报道,2月28日,现代汽车蔚山第二工厂因一名员工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工厂生产紧急叫停。
此前,2月7日,因来自中国零部件供应的短缺,现代汽车蔚山第二工厂宣布暂时性停产。事实上,现代汽车不是唯一一个因零部件断供和疫情蔓延被迫“停产”的跨国车企。由于包括制动软管和空调控制器在内的许多零部件的缺货,日产不得已于2月14日和17日关闭了位于日本西南部九州的部分生产线,并称将于2月24日继续停产。若情况继续恶化,日产在美国、墨西哥、英国、西班牙、俄罗斯和印度的工厂也存在“叫停”的风险。
日系车从疫情核心区域湖北省采购的零部件高达800多种。查阅发现,日产及其在中国的合资品牌有不少大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商在武汉设厂。以佛吉亚为例,佛吉亚仅在武汉就设有4家零部件工厂,主要为日产提供汽车座椅开发、座椅面套、座椅零部件。
尽管佛吉亚在长春也设有座椅零部件工厂,但是配套客户是一汽-大众。即使日产计划更换零配件供应商,长春佛吉亚首先也需要供货给一汽-大众。
就日产在本土的复产计划,日产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日产汽车正在计划并已经对日本国内工厂进行临时产能调整。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对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工厂没有产生影响。”
由零部件断供导致供应链“停摆”困境,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展开自救。以日产、现代、奔驰为代表的多家整车厂在积极协助其配套零部件厂商复工。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博世、法雷奥、舍弗勒、康明斯、伟巴斯特在内的大多数零部件企业已经实现除湖北地区以外的工厂复工。
“牵一发动全身”的局面,也让现代、日产等跨国车企开始警惕。
而近年来,无论是考虑到设厂的“属地原则”,还是考虑到劳动力成本,跨国零部件企业都在加大对中国工厂的投入。
“供应链向中国延伸和深化对中国是好事,我们也看到这样做的风险。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不行的。必须要通盘考虑。”某跨国车企负责人表示。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中国区汽车与先进制造业领导人王平建议称,“对于不同的零部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议采取不同的库存深度策略。”
普华永道建议,“零部件厂商应该建立多维度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异地产能冗余,以抵御局部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突然停产。适度建设产能冗余,有利于抵御风险,平时还可以降低库存。新增的冗余产能,应与现有产能地理位置不同,以抵御局部不可抗力的风险。”
编辑:陈霞来源:电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