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固收研究:稳就业与稳增长是否矛盾?【债券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稳就业”毋庸置疑是最具优先级的政策目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中国目前人口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多样,地域、民族、文化、风俗等不一而同。这决定了,中国要维持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的难度相较于其他国家更大。一旦出现较大规模的失业问题,社会的稳定将会面临较大的挑战。
同时,“ 稳就业”一直以来便是政策层面最关切的命题, 中央多次会议均表明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 将“稳就业”放在“六稳”之首也表明了中央对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之高。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定调“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因此, 无论是否强弱刺激经济,或政策之前博弈,均 无需对是否要保就业进行过多讨论,“稳就业”毋庸置疑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最具优先级的政策目标。
在正常运转的经济体系下,就业的增长必然来自于经济增长本身。经济不断增长,意味着终端有稳定需求,企业有充足的利润空间,能够持续进行生产,从而有源源不断的劳动力需求,提供就业岗位。也即是说, 就业人口的增加需要以稳定的需求为前提,并且存在“需求- - 生产- - 用工”的传导链条。因此,从长期来看,就业必然与经济增长具有正相关性。
稳就业的第一个维度:新增就业 (过去今年均超额实现目标,目标约束或下降)关于新增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在 2017年解释为何要将当年 gdp 增速设定为 6.5%时,也给出了一个定量的判断: “按目前(227017年)的弹性系数,p gdp 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 0190万到 0200万人的就业, 6.5% 左右的 p gdp 增速,就能实现 01100。 万人以上的年度就业目标。”随着第三产业经济贡献提升,一个百分点增速带动的就业应该会随之增多,过去几年的新增就业目标均为 1100万人,从实际的完成来看,均超额完成目标。2019年实际新增就业/实际 gdp 来看,1%gdp 增速拉动就业约 220万人。过去 4年超额完成新增就业目标累计约 1078万人,2020年新增就业目标约束或下降。
若 2020年按照新增 1100万人 就业目标,单位 gdp 增速 16- -20年平均 拉动 2000万人新增就业来看 ,gdp 增速目标应为 55.5%,基本可实现全面小康翻一番目标稳就业的第二个维度 :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预计 维持 5.5% ) 及登记失业率(目标预计 提高 00.3% )城镇调查失业率来看,18年及 19年目标均为 5.5%,实际失业率较目标低 0.6%、0.3%。从登记失业率来看,2003年非典影响,登记失业率目标为 4.8%,当年实际登记失业率为 4.3%,预计今年登记失业率目标可适当上调。
由于疫情影响,复工及复产的延后,导致了失业人口增多。2018年,全国 19个行业城镇就业人口总和为 17,258万人, 其中 制造业 、建筑业 两个主要的用工行业分别 提供了 4, 178、 2,1711万个就业岗位,占 总就业人口 比 重分别为 224.21%、115.71% 制造业、建筑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复工复产难度最大,且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出现倒闭裁员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上述行业的就业与需求、订单联系紧密,而疫情不仅导致一季度国内需求放缓,目前很有可能会导致二季度海外需求也出现大幅放缓,从而对制造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特殊时期, 经济增速 保持合理区间才可稳住就业,经济增速预计 44.8% %- -55% %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环境之下,经济增速维持合理目标来解决就业存在必要性:
首先, 翻一番的目标是否 可以 放弃 从 实现 全面小康来看 ,衡量全面小康 共有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 六 大 维度共 共 25个具体指标 , 而“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较 2010年翻一番”仅为其中之一。 按照 5% 增速来看,翻一番目标预期完成率为 98.82% ,接近达标 。 而其他指标目前已经基本满足全面小康的要求, 因此, 我们认为当前 可以适当降低 对 翻一番目标达成率 的要求。
其次 ,疫情对产业冲击的错位, 需要尽快从经济停摆回归全面复工复产 。根据我们的测算,由于疫情原因,当前复工率可能仅有六成,一季度末可能也只有八成。 留给经济恢复的时间窗口只有三个季度,要求政策对冲见效要快。而消费、出口、制造业等对政策的敏感性不及基建和地产投资,而地产的副作用较大,因此基建必然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第三 , 通过 合理的经济增速来解决就业问题 :11)若追求翻一番目标 55.5% % 的 增速 ,一季度按照 0% 增速来看,二三四季度平均增速需 7.06% , 过高的经济增速目标 , 需要 对经济进行“走老路”式的 强刺激 , 将 面临较大的政策博弈;22)适当将经济增速目标下调至 44.8% - -55% , 一季度按照 0% 增速来看,二三四季度平均增速 仅 需 6.17- - 6.42% , 一方面缓释了 经济增长 的 压力 ,同时 也能保证 高质量 发展 目标。在 不大规模刺激经济的前提下,如何实现稳就业我们认为,稳就业一方面需要加快复工复产进度,另一方面保障失业人口稳定的生活、学习也是一种稳就业的体现。一方面,当前就业岗位的缺口是暂时的,等待疫情过后需求、生产完全恢复,就业岗位也会逐渐增加,政府需要做的是增加失业救助,让这部分 短期面临失业的人口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平稳度过失业期。另一方面,在合理范围内扩大各层次教育的招生规模,让尚未进入社会的待就业人口进一步学习深造, 将就业压力适当延后,也可以缓解当前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