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例行休息,不聊股票,看复盘的周日来。
关于疫情谈了很多,今天聊聊钱的事儿。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启动印钞机疯狂印钱,欧洲7500亿,美国两万亿,昨天g20又搞出个5万亿,再加上其他国家大大小小的放水……
我算了算,总共接近100万亿人民币,活生生印出一个中国。
然而问题来了:钱呢?去哪了!
截止目前,只有美国政府准备发给每个公民1200美元,也难怪美国疫情这么严重川普的支持率还会上升,完全是拿着国家的钱买选票。
然而,这笔钱满打满算也只有6000亿美元,剩下1.4万亿呢?
至于其他国家的央行更是雷声大雨点小,水放的挺猛,完全不知道浇了哪棵野百合。
做为对钱极其敏感的我,一定要研究研究钱到底去哪了。
正式开聊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各国央行为什么印钱。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能回答:因为老百姓没钱了。
疫情之下,各行各业都遭遇重创,手里没钱,眼看要活不下去了,政府自然要出来救命。
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假设原来全世界的货币总量是1万亿,虽然疫情来了,但钱还是那些钱,为什么所有人都觉得没钱了呢?
原因很简单,疫情并没有吞噬货币总量,而是切断了货币的流动。
当全球经济正常运转,货币也会正常流动,举个例子,你找老a买馒头,老a找老b买衣服,老b找老c买车,老c找老d买房子,你就是那个老d,又去找老a买馒头。
整个过程的货币总量没变,只是通过在你们四个人之间不断流动来维持经济正常运转。
这是最简单的经济模型,当疫情来临,货币流动被意外切断,下边的情况就会陆续出现:
1、疫情再猛也得吃馒头,所以老a继续获得正常收入;
2、馒头不能不吃,衣服却可以不买,于是卖衣服的老b懵逼了;
3、不去门还买个锤子车,买车的老c一拍大腿,心说完犊子;
4、钱都没有了哪还买的起房,买房的老d傻眼了。
接下来,货币会源源不断的流向老a,同时cbd组合的三个倒霉蛋越来越穷,可以看到,在最简单的经济模型下,疫情会导致社会财富重新分配。
历史上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二战。
战前各个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转,货币也正常流动,随着战争开始,欧洲各国的货币流动被切断,但他们同时建立了和美国的货币流动关系。
当时的美国就是老a,欧洲就是cbd组合,于是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欧洲各国即使后来和好了,抱团紧追几十年也还是不行。
然而,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简单模式,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杠杆。
你可以把杠杆理解成负债,同样还是abcd四个人,引入杠杆之后便会出现新的经济模型:
你赚了10块钱,又借了90块钱,找老a买馒头;
老a赚了100块钱,又借了900块钱,找老b买衣服;
老b赚了1000块钱,又借了9000块钱,找老c买车;
老c赚了10000块钱,又借了90000块钱,找老d买房。
原本只是几个馒头,经过一轮又一轮加杠杆最终变成一套房,这就是杠杆的力量。
现在疫情来了,货币流动停滞,先倒下的还是cbd组合,但老a也活不了,因为随着cbd陆续扑街,他的收入将远远不够抵债,最终也会跟着破产。
杠杠的优势在于能实现经济快速扩张,但会导致抗风险能力下降,比如美国民众,没存款,全负债,老爸失业,全家阵亡。
近些年各国为了提振经济也在不断的加杠杆,最直接证据是居民和企业负债率不断攀升,相当于只有1万亿的货币在实体领域流动,却支撑着百万亿的经济规模。
在这种模式下,全球经济就像一个巨大的旋涡,维持运转的源动力只有核心处那一点点货币,一旦这些钱停转,整个旋涡就会彻底崩溃。
疫情点燃了这个火药桶,全球货币流动放缓,导致常年高杠杆的实体经济纷纷出现债务危机,如果企业像多米诺股票一样逐个被推倒,用杠杆构建的经济泡沫将被彻底刺破。
各位想象一下,假设我们现在享受的是用杠杆支撑的百万亿级的生活,一旦杠杆消失,真实的经济总量只有1万亿,那会是什么德行。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现在能明白各国为什么疯狂放水了吧。
搞清楚这个逻辑,也就基本知道各国央行印的钱都去哪了。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无论央行印多少钱,似乎从来没有直接发到过我们手里,因为这些钱压根就不是来帮你摆贫的,而是用来缓解流动性的。
以美国的两万亿美元为例,大致流程是这样:
正常情况下,企业发债,银行买企业债,;
疫情出现,经济崩溃,企业还不起钱,银行很慌;
低评级企业债率先遭到抛售,然后是高评级企业债,最后是国债,疫情在债券市场快速蔓延,前段时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就是这个原因;
政府一看不行了,赶紧救市;
但是政府没有权力直接印钱,只能发行两万亿国债给美联储,然后由美联储印出相应的美元给政府;
政府拿到钱,把银行手里的企业债买过来,两万亿美元到了银行手里;
银行拿到钱不可能再去给企业贷款,只会买美联储手里的国债,于是银行拿到国债,两万亿美元重新回到美联储手里。
看到没,这两万亿美元从始至终都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美联储、政府和银行之间完成了一次内部空转。
虽然是空转,但却完成了政府和银行之间的债务置换,银行手里的企业债变成国债,政府手里的国债变成企业债。
国债有政府背书,银行手里的债券有了保证,企业债轮转到政府手里,企业如果还不起钱也没关系,政府会帮他们买单。
两万亿美元就这么出来游行一圈,银行和企业的危机同时解决,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说到底,就是拿一笔钱出来缓解流动性危机,把原本需要银行承担的风险转嫁到政府身上,以此稳住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
这种操作的前提是政府信用足够强大,因此只适用于中美欧日韩澳加等主流国家。
比如希腊这种政府债务违约情况比企业还严重的国家肯定不行,发出来的国债相当于一堆废纸,把总统绑起来当人质都没人愿意接盘。
当然,强如美国也不敢乱搞,毕竟货币的本质就是纸,如果没完没了的印,万一导致美元信用崩盘就彻底完犊子了。
也就是说,现在美联储和川普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赌全球依然认可美元,所以才敢给印钞机接上电开足马力印钱。
他们也会控制这个度,争取印尽可能少的钱稳住经济,能用两万亿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花一块钱。
前段时间各路媒体都在宣传美联储无底线qe,实际上应该是一种误读,更准确的说法是以稳住经济为前提能少放水就少放。
一边是经济危机,一边是货币信用,这就是摆在所有政府面前的qe难题。
我国的情况稍乐观,毕竟只做了一次降准,无论存准率还是利率都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更不要说直接放开水管子搞大水漫灌,那是后手中的后手。
说白了,面对这场突如而来的疫情,各国政府不但要解决疫情防控的难题,还要想办法用最小的代价缓解本国的流动性危机。
谁付出的代价最小,谁就会成为新一轮经济复苏期的领头羊。
十年前是美国,这次是( )?
就酱,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