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水务行业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点领域。短期来看,疫情对污水处理行业的影响偏负面,会给污水处理运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带来压力和挑战,但国家已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和支持政策,影响总体可控;长远来看,疫情对水务行业的影响深远,在某些方面会成为一面镜子,引起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行业的更加重视,会促进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使水务行业沿着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持续发展。具体分析如下:一、水务行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与支持政策。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与支持政策。中央于1月28日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于2月1日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其他相关部委及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也紧急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共同指导疫情期间的污水处理工作。污水处理企业已全面启动应急预案。自1月20日国家宣布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以来,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水务行业企业也紧急启动疫情防控专项应急预案,全力保障以医疗废水为重点的城镇污水处理,确保从源头上切断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城市水环境系统的传播途径。以某水务公司为例,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工作,从加强防疫统一调度管理、确保员工健康安全、多渠道采购应急防疫物资、确保安全供水和污水稳定达标处理、运用信息化系统加强在线监测等多方面,全力保障下属多个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疫情对污水处理企业的不利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会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营造成一定冲击,使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压力与风险俱增,会增加相关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水量的影响大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减少、处理量降低,产能利用率下降,营业收入会减少;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量增加、处理压力加大,有可能超负荷运行。春节期间,大城市的大部分人员会返乡过年,恰逢疫情,返城复工复产延迟,导致大城市人口锐减,用水量、污水排放量都大幅减少,以中环水务为例,进水量同比下降12%以上,对应的污水处理服务费收入也减少,疫情持续时间越长,所受损失越大。相反,大部分人员滞留在中小城镇或农村地区,会增加当地的污水处理压力,在一些处理能力不足的地区,污水处理厂有可能超负荷运行,会增加运营系统风险。
2. 对水质的影响医疗废水的增加,有可能对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系统造成冲击,从而降低污泥活性,影响处理效率,水质达标压力加大。疫情爆发后,医疗机构的用水量、排水量大幅增加,经预处理后的大量医疗废水排入市政管网,导致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医疗废水占比过高,而医疗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消毒剂,在管网输送过程中会大幅消耗污水中的养分,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降低,引起生化池的碳源不足,从而影响污泥活性,为保障生化池的稳定运行与出水水质,必须补充一定碳源,因此导致运行成本增加;同时,若进水中存在过量余氯,也会直接冲击污水处理的生化工艺,导致污泥浓度和活性同时降低,影响污水处理效率和水质达标。此外,当前冬季温度较低,对污泥活性和处理效率有不利影响,易出现总氮、氨氮、总磷超标问题。
3. 对人员安全的影响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医疗废水中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会对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健康安全形成威胁。目前已发现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风险,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含有病毒,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防护压力较大,需小心机械运转时扰动水面产生的飞溅水沫,需防护格栅池、曝气池、沉淀池、生化池、污泥脱水间等处理环节产生的气溶胶,需警惕监测取水样、检修设备时的与水接触风险,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安全帽等防护用品,厂区内需加强消毒,脱水间等室内空间需加大通风电机负荷,以上应急防护措施均会加大运营成本。
4. 对物资供应的影响疫情期间的封闭隔离、停产延期、交通影响等因素,造成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及应急物资短缺。污水处理厂每天不仅需要大量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面罩、安全帽等防护物资,也需要大量的消毒剂、药剂等生产物资,由于目前未将污水处理厂纳入防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缺乏绿色供应通道,疫情期间的封闭隔离、停产延期、交通影响等因素,导致污水处理厂所需的以上物资普遍紧张短缺,随着疫情的持续,不利影响和风险将逐步显现。此外,污水处理厂需要大剂量的消毒剂,而大批量消毒剂目前属于国家管制,短期内实现大批量采购仍有困难,虽然各部委已印发了开工复产、保障交通、保障物资供应的相关通知,但落实到全国各地仍需要一定过程,短期内对储备物资不足的企业影响较大。
5. 对复工复产及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受交通、封闭隔离措施的影响,员工返城复工难度较大,在建项目复工难度更大,多种因素叠加,保守估计会影响企业前两季度的整体经营。部分地区仍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使滞留在农村及中小城市的大量员工无法按时返城复工,返城后需要进行14天的隔离观察,导致少数在岗人员已超负荷工作,后备人员不足会进一步加剧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压力;在建及拟开工项目难以复工复产,会影响项目整体的年度建设任务、投资进度目标;已进入污水处理服务费调价周期的企业调价工作将被迫滞后,会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疫情期间,污泥将作为危废管理,需送至危废处理企业进行集中焚烧或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营成本,保守估计以上因素会影响企业前两季度的整体经营。
三、疫情对水务行业企业的长远影响长远来看,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水务行业发展不会造成重大冲击,但疫情作为一面镜子,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本次疫情中暴露出污水处理行业在监测、消毒、污泥处理方面的不足,在物资储备与保障方面的短板。作为一剂清醒剂,待疫情过后,相关部门将会更加正视污水处理行业的“重建设、轻运营”“重水轻泥”问题,会促进行业树立危机意识,建立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促进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与完善。具体分析如下:1. 对供水行业的影响将加强对备用水源的重视,加快推广双水源、双回路供水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公众对饮水安全的担忧,各种谣传层出不穷,对供水企业造成了一定舆论压力;疫情过后,将会借鉴武汉火神山医院“两江水源互补,两厂双回路”和雷神山医院“双厂三水源”供水方案,更加重视备用水源,加强双源双回路供水建设;此外对二次供水领域长期存在的隐患问题也会更加重视,这将带动供水行业开启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将会释放一定的结构性机会,对供水企业是利好。
2. 对污水处理行业的影响行业监管趋严及经营成本的上升,将进一步促进行业洗牌,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疫情暴露出来的污水处理厂在监测、消毒、应急、物资储备与保障方面的不足,疫情过后势必会引起行业监管部门的重视,随着监管趋严、安全防护投入增加,企业的直接经营成本将会上升,企业经营难度会加大,一些运行不规范、经营能力不足的中小水务企业,将面临生存问题,行业重组并购会加快,水务行业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是利好。另外,全国污水处理能力滞后的部分县城和乡镇地区,将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会释放一定的投资和运营市场空间。
3. 对再生水利用行业的影响将加大再生水水质监测,重新审视现有的再生水标准、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目前我国再生水生产能力较低,利用量也较少,未来是我国水务行业新的增长点,但由于现行标准中无病毒控制指标,污水处理厂无处理病毒功能,只能依靠出水环节的消毒措施,而目前的市政污水处理厂消毒剂量、接触消毒时间要求,均低于疫情时期定点医院医疗废水排放要求,因此经此一役后,人们会对再生水的利用心存担忧。未来必须全面提升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及再生水处理设施的消毒标准,在实施国家污水资源化战略时,也将加大再生水的水质监测,重新审视现行的再生水回用水质国家标准,针对不同使用方式和应用场景完善相应的水质标准。
4. 对污泥处理行业的影响将加强污泥去向及出路监管,规范污泥处理处置,带动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提标改造。我国污泥处理能力存在巨大缺口,现有很多污泥去向不明,污泥中可能含有病毒,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此次疫情中监管部门已认识到,紧急要求疫情期间的污泥需参照危废管理,进行集中特殊处置,但目前的污泥消毒处理不足,大多数脱水后就直接外送,运输过程中仍有传播风险。我们认为,疫情过后监管部门将更加正视“重水轻泥”问题,未来会加强污泥监管,推进污水污泥的就地一体化处理,或消毒后外送第三方专业机构处理,这将大幅增加污水处理厂成本的同时,会利好下游的污泥处理产业。
5. 对消毒环节的影响将推动消毒设施的升级改造,推广应用以氯为主的多种方式组合的消毒模式。目前我国环境监测机构无病毒类微生物监测能力,不具备单独针对病毒开展处理与监测的条件,只能通过加强污水厂工艺过程控制及出水环节的消毒管理,因此消毒设施至关重要。我国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消毒设施,大多以单独的含氯消毒剂、臭氧消毒或紫外线消毒为主,疫情过后预计将会改变以往单一的消毒方式,推广应用以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含氯消毒剂为主、紫外线或臭氧消毒为辅的多种方式组合的消毒模式,将带动水处理行业消毒设施的新一轮升级改造。
四、对水务公司的相关建议一是加强运营管理,助力打赢疫情狙击战。水务公司当务之急仍是落实好应急预案,千方百计保障下属污水处理厂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稳定达标排放,不折不扣按照国标一级a或地方标准要求实现达标排放,同时加强人员安全防护,多措并举采购应急防护物资,加强储备药剂等生产性物资。三是加强科普宣传,正确引导公众认知。自报道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粪口和气溶胶传播风险以来,引发了公众对污水处理的担忧,建议各水务公司利用下属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加强相关专业解读和提示,以正确引导公众认知。三是积极申请资助,用好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建议水务公司对照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各地优惠利率专项贷款、再贷款和贴息政策等支持,积极争取纳入地方各级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