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封面论文的高性能电池纳米复合材料,有多强?


随着化石燃料不断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环境友好型储能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目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因此,科研人员迫切地想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新型负极材料用于电池。
钠离子电池(sibs)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的替代品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不幸的是,由于钠离子半径的限制,商用石墨(sibs:372mah g-1)并不能提供满意的储钠容量。因而,开发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新型负极材料用于sibs就显得尤为迫切。鉴于此,兼具高比容量(667mah g-1)、适中电化学窗口,环境友好的sno2被用作负极材料而广泛研究。
然而,sno2在后续电池循环使用过程中除了材料自身体积膨胀和低电导率问题之外,还出现了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1)转化反应生成的na2o(sno2+ 4na++ 4e-=sn+2na2o)会造成较大的不可逆容量损失和较低的初始库伦效率。虽然na2o具有防止颗粒团聚的作用,但是不稳定的sn/na2o界面不能阻止相分离和自聚集,从而大大降低了反应的可逆性。(2)循环过程中sn颗粒逐渐团聚进一步减慢na+在后续合金反应中的扩散(sn+ xna++ xe-= naxsn)。
南京邮电大学余柯涵教授(通讯作者)等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工艺,巧妙构筑了核壳结构的sno2@sn/氮掺杂石墨烯气凝胶(sno2@sn/nga),在电池第一次放电过程中就获得了稳定的na2o@sn界面,大大提高了转化反应的可逆性;同时,较薄的na2o层不仅可以促进na+的扩散,又能很有效地防止sn粒子的团聚。此外,等离子体减少了石墨烯中的含氧官能团,使其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基于这些优点,sno2@sn/nga作为负极表现出优异的储钠性能。相关成果以“plasma-enabled ternary sno2@sn/nitrogen-doped graphene aerogel an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为题发表在chemelectrochem,并入选封面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研究生马裕杰。
来源:chemelectrochem
通过利用微波等离子体技术,他们成功地将sno2/nga转化为三元钠离子电池负极sno2@sn/nga。核壳结构的sno2@sn保证了na2o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防止颗粒团聚,稳定电极结构,改善na+扩散途径,保证snsno2的可逆转化。因此,该负极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较高的比容量,卓越的倍率性能和稳定的循环性能。同时,随着nga石墨化程度的提高进一步促进倍率性能。
此外,这种独特的纳米复合材料设计可以推广到其他合金型负极材料并应用于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