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导读
分歧到一致,市场焦点重回内需。疫情爆发后,大消费从“受影响”到“强刺激”,投资观点由“空”转“多”,当前走向一致。投资市场中经常流行一句话:一致预期总是错的。因此当市场投资观点已经形成一致预期时往往是撤退的信号。不过,历史经验来看,当一致预期形成后,短期仍会有一定惯性继续上涨,不过行情持续时间不会太久。当前市场中避险情绪较浓,防御特征明显,转债市场还面临高估值的问题。尤其是小规模个券,前期在资金的炒作下积攒了泡沫,防御阶段存在主动压缩的可能。
一致预期崩塌之后,风格切换孕育而生。一致预期终究会破灭,但同时新的机会也在酝酿。通过历史复盘,我们可以发现,一致预期崩塌后,市场会呈现两段走势。第一阶段:泥沙俱下,市场整体进入调整;第二阶段:风格切换,资金会在低位板块中重新寻找进攻方向,新的投资主线往往和调整之前大相径庭。投资风格会在成长、价值之间切换,进攻方向会在科技、消费和周期之间轮动,同样的,转债市场还会面临高评级权重券和低评级小规模券之间的抉择。
当前投资策略:短期来看,主线依然围绕内需展开。我们主要推荐大消费和新基建领域相关转债:1)大消费:a)农业:唐人、希望、海大;b)汽车:新泉、文灿、中鼎、远东;c)食品饮料:桃李、伊力;d)大医药:百姓、一心、乐普、康弘、柳药;2)新基建:烽火、中天、亨通、拓邦。中长期维度来看,优质个券和高性价比转债会吸引增量资金入场。我们推荐:1)优质个券:利德、木森、顺丰、欧派、视源以及大金融相关转债;2)高性价比转债:重点筛选110元以下,转股溢价率30%以内的标的,当符合标准的个券数量增多时,新的投资机会便会在绝望中重生。
正文
1.分歧到一致,市场焦点重回内需
大消费从“受影响”到“强刺激”,投资观点由“空”转“多”。疫情爆发初期,市场普遍预期消费行业将受到巨大冲击,短期内资金快速涌出,流向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科技行业,一时间投资主线聚焦在科技板块。随着海外疫情的爆发,全球经济停滞,股市进入熊市,市场风险偏好显著降低。在此环境下,各国紧急出台各项政策刺激经济,鼓励消费,海外需求骤降后,以医药、必选消费品为代表的内需重回视野,市场对于大消费的投资观点也由“分歧”逐渐转向了“一致”。
内需方向成为一致预期后,短期仍有惯性继续上行。投资市场中经常流行一句话:一致预期总是错的。因此当市场投资观点已经形成一致预期时往往是撤退的信号。不过,历史经验来看,当一致预期形成后,短期仍会有一定惯性继续上涨,不过行情持续时间不会太久。背后的原因在于:1)市场关注度聚焦在一个点上,巨大的虹吸效应下,新增场外资金和场内调仓资金都会涌向此,对行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2)一致预期是当前市场筛选出的最优板块,逻辑最顺、相对价值最高。但是过度一致的预期会导致多头边际的递减,场内的多头变成潜在的空头,一旦外部环境或内部逻辑出现一丝变化,容易发生抢跑行为,因此一致预期形成后行情大多也走不远。以近两年市场形成一致预期后板块的表现为例:1)2018年五一前后,在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医药成为资金的避风港,同时医药股2019年一季报普遍表现尚可,业绩确定性强,很快在五一之后医药板块的投资逻辑就得到了市场的一致认可,行情一直持续到5月底。2)2019年2月份春节后,半导体和5g成为市场焦点,市场很快形成了一致预期,大量科技etf基金发行,资金加速涌入,行情在2月25日达到顶峰。
当前市场行情特征:避险情绪较浓,防御特征明显。历史上来看,我们可以将股市的表现划分成四个阶段:进攻、防御、崩溃、酝酿。防御阶段中,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相对表现较好,与当前行情较为符合。同时,转债市场还面临高估值的问题,尤其是小规模个券,前期在资金的炒作下积攒了泡沫,防御阶段存在主动压缩的可能。
对应到信用债市场,哪些发行人在期间资质明显恶化?考虑到外部评级调整有一定滞后性,我们用中债隐含评级变动来刻画发行人资质变化。我们整理了2020年2月以来的中债隐含评级变动情况,尤其关注了其中的下调部分。2020年2月至今,中债隐含评级下调的主体共计53个,涉及个券339只。评级分布上,被下调的主体最新评级最多分布于a+(12个)、aa-(11个)、aa&;cc(6个),评级下调的主体中既包括资质尚较稳健但边际走弱的主体,也包括濒临违约甚至已经违约的主体。行业来看,行业分布前三名为城投(19个)、地产(8个)、交通运输(5个),与存量债行业分布情况大体吻合。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41个,民营企业12个,民企隐含评级下调占比相对其在存量债规模中的整体比重仍然偏高,反映出民企仍然是信用风险爆发的重灾区。
2.一致预期崩塌之后,风格切换孕育而生
一致预期终究会破灭,但同时新的机会也在酝酿。一般而言,一致预期崩塌后,市场会呈现两段走势。第一阶段:泥沙俱下。主要原因在于,一致预期下的板块往往是当前市场中的主心骨,崩塌后会造成群龙无首的局面,资金各自为战,最终引发大逃亡。第二阶段:风格切换。快速的极端调整后会迎来反弹,但反弹的先锋不再是昨日明星,资金会在低位板块中重新寻找进攻方向,风格切换也会随之而来。
接下来,我们举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佐证。
1)2018年1~3月,核心资产趋势上涨终止,随后的反弹中成长股表现更优。自2016年3月起,一直到2018年1月,严监管条件下,核心资产开启了长达23个月的慢牛行情,价值投资深入人心。这段时间内,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价值股呈现趋势上涨行情。而2018年1月29日当天,沪深300指数下跌1.81%,随后的快速下行引发股市调整,核心资产慢牛神话破灭。2月12日~3月12日,市场迎来快速下跌后的超跌反弹,领涨品种切换至以中证1000为代表成长股,反弹幅度达14.78%,沪深300反弹幅度为7.47%。从反弹的效果来看,中证1000指数表现更强,基本修复了前期的下跌,也将市场风格从价值引向了成长。
2)2018年10月~2019年1月,成长股先于价值股表现,随后经过调整,价值股率先迎来反弹。2018年10月19日~11月16日,创业板指出现大级别反弹行情,期间指数上涨16.45%,而上证50仅上涨3.90%。在此期间,成长股成为资金追逐的目标,但随后大盘进入调整,延续了2018年单边下行的趋势。自2019年1月4日全面降准开始,上证50率先开启反弹,而创业板指仍然表现较为低迷,市场风格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切换。进入2月份后,创业板才重拾涨势。
3)2020年2月至今,半导体从“掌上明珠”到“跌落神坛”,消费接棒成为“香饽饽”。2020年2月3日开市后,受疫情影响,千股跌停再现,但随后大盘一路反弹,完成了大级别修复行情。其中以半导体指数为代表的科技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灵魂板块,2月4日~2月25日期间涨幅高达42.02%,多只个股完成翻倍行情。这期间尽管其他板块也有一定涨幅,但幅度远小于半导体为代表的科技股。如代表必选消费股的日常消费指数,期间涨幅为12.74%。随着海外疫情的逐步爆发,各指数相继进入调整阶段,市场风险偏好骤降下,半导体指数更是跌回了原点。不过消费指数于3月24日率先迎来反弹,当前已经成为市场主线。
除了股市之外,转债市场也有着同样的逻辑。2019年1~3月,转债跟随股市出现了大级别反弹行情,低评级、小规模个券涨幅巨大,流动性宽裕背景下,“小而美”成为市场共识。快速上涨后,转债指数在2019年4月8日见顶,随后在流动性收紧、贸易战重启等不利影响下大幅回调,2个月时间内指数跌去前期一半的涨幅。不过6月10日起,转债市场出现反弹,随后开启了趋势性上涨行情。反弹初期,权重券出现了估值提升的行情,以aaa评级为代表的高评级转债表现强势,领先低评级小券率先企稳反弹。
3.当前投资策略
短期来看,主线依然围绕内需展开。不过市场预期已经较为一致,继续做多的边际情绪在递减,短期仍有惯性继续吸引资金追逐。我们主要推荐大消费和新基建领域相关转债:1)大消费:a)农业:唐人、希望、海大;b)汽车:新泉、文灿、中鼎、远东;c)食品饮料:桃李、伊力;d)大医药:百姓、一心、乐普、康弘、柳药;2)新基建:烽火、中天、亨通、拓邦。
中长期维度来看,优质个券和高性价比转债会吸引增量资金入场。疫情拐点明确前,a股及转债仍处在筑底行情中,一些个券会逐步落入合理价格区间。一致预期破灭后,市场会重新寻找方向,优质个券和高性价比转债将成为首选。我们推荐:1)优质个券:利德、木森、顺丰、欧派、视源以及大金融相关转债;2)高性价比转债:重点筛选110元以下,转股溢价率30%以内的标的,当符合标准的个券数量增多时,新的投资机会便会在绝望中重生。
来源:金融界网站 国君固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