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以来“黑天鹅”横空出世,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1 月在国内爆发,3 月开始国内疫情好转而海外疫情持续恶化。在海外疫情持续升级的 3 月份,欧美市场出现流动性紧张,美股短短几天内遭遇 4 个熔断,见证历史。a 股受到外围市场影响,大盘下挫,科技股遭遇急跌回撤。在美联储释放 qe 后,流动性危机缓解,市场反弹震荡。站在当下时点,华宝证券发布的调研报告中提到,基金经理对 a 股权益市场分歧较大,短期偏中性居多;对港股市场则较为看好。
近 一半的基金经理 观点偏中性,主要逻辑包括: 1、疫情是近期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海外疫情拐点尚未到来,第三世界的疫情才刚刚开始;2、流动性紧张带来的下跌已经结束,接下来核心是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但是海外的疫情发展及复工情况无法看清。
有近一半基金经理较为乐观,主要观点包括:1、疫情虽然造成了经济下滑,但是是非典型衰退,疫情总会过去。如果疫情过去,很多需求都会恢复;2、只要疫情不大范围持续爆发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体,最差的情况已经在过去。海外经济什么时候恢复是市场的关注点,发展中国家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不会影响太大;3、下半年国内经济逆周期调节,流动性宽裕,财政政策发力;4、海外的风险已经释放过半,a 股当前估值水平偏低。
有少数的基金经理持有较明显的谨慎观点:1、疫情很可能会持续很久,让很多行业持续多个季度无法恢复正常,市场会从比较高的风险偏好转向低风险偏好;2、全球衰退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美股如果再创新高需要较长的时间,最终市场仍要落实到经济基本面上。
对于港股市场,港股基金经理普遍较为 乐观:港股比 a 股估值更具有吸引力。同时,机构资金对港股高股息率标的的需求导致机构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谈及行业与板块,基金经理主要聚焦于泛消费、医药、科技、基建板块;同时,由于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升级,出口需求疲弱, 多位基金经理谈及区分内部需求相关与外部需求相关标的。
相对看好:有较多基金经理看好与 内需相关度较高的标的以及 部分基建板块,回避外需出口相关的标的。 其中,内需相关标的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互联网龙头、汽车、消费电子中的国产替代需求。医药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部分公司受益于疫情;汽车行业在 2019 年年底出现复苏,虽然受到疫情扰动影响但是方向不变;在世界芯片工厂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消费电子国产替代的需求会被进一步推动。在基建板块方面,主要看好原因为经济活动中现在部分老基建板块(如水泥)恢复得较好,叠加下半年有很多催化剂的因素,基本面有望超预期。
有分歧:对于消费、电子科技,基金经理有较大的分歧。 消费方面,有较多基金经理认为 gdp能否稳住消费扮演重要的角色,消费服务和消费制造业中可关注与宏观关联度较低、现金流质量较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个股。但是也有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回补会不会恢复到疫情前或者对 gdp有正贡献是存疑的,而且部分消费板块跟 gdp 关联度较高,受益于疫情的个股也已经有了较多的股价反映。 电子科技方面,有的基金经理表示较为乐观,认为利空的预期已经反映到股价里,但是实际的业绩并不差,很多公司有能力度过疫情,无需过度悲观;有较多的基金经理认为虽然科技股的泡沫在 3 月下跌后已经释放了较多,但是短期仍然需要观察,减轻配置,超跌时再考虑加仓。
4月,华宝证券报告中调研基金经理见下表:
来源:金融界基金 基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