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在中国有多火,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
自从华为研发出了5g芯片后,中国5g建设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基建狂魔”的称号再次被验证。
据中国移动公布的5g覆盖图可以看到,北上广深作为中国的一线城市,早已密密麻麻的部署了大量5g基站。而这仅仅是中国移动,如果再加上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5g的密集程度将进一步增加。
(图片来源于中国移动app)
然而,在城市建设5g基站的难度并不大——多年来在3g和4g的布局,早已形成良好的布局方式和安装位置。同时,由于人们对5g认识的增加,绝大多数用户并不拒绝5g的安装(前提给够钱)。
而对于部分敏感区域,运营商也稍微改变了一下基站的外形……
(图片来源于百度地图:仿生基站)
基于这两方面,运营商们纷纷在合理的位置上进行5g基站的建设活动。然而,5g基站也没有那么好建设。
4g升5g,不仅仅是多一个“g”
从2014年4g正式商用开始,4g建设已经部署了六年有余,大量的4g基站并不能因为需要升级5g而实行全面更换——资源浪费不说,高额的建设费用也会压垮运营商,导致5g建设进度延迟。
4g网络的建设,不仅仅是基站+天线的构成,同时还有铁塔、光缆、电源设备、机房配套设备等产品。但对于5g来说,部分设备依然可以使用,所以4g网络建设的资源也并不是完全浪费。
但4g的覆盖面积通常是2-3公里,而5g的覆盖面积只有数百米,为了实现全覆盖,必须在4g的基础上进行密度部署,进一步扩张并搭建基站相关设备。
如果全部依靠三大运营商自己建设基站,将会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也会导致成本的额外支出。为此,三大运营商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设立的大型国有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三大运营商的基站建设均由铁塔建设。
但在三大运营商的订单下,铁塔的整体负债率依然超过50%。
但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5g才是未来十年的发展核心,谁搭建的多,谁在未来就有更多话语权。
把基站“插”在地球最高处
如果说联通在3g时代是其发展高峰期,那么5g时代一定是移动——4月19日15时30分,中国移动已完成5300米珠峰大本营、5800米过渡营地的3个5g基站开通工作。预计4月25日前完成6500米前进营地2个5g基站以及所有点位的建设开通。
简单点说,一旦开通珠穆朗玛峰的所有网络,中国移动5g信号将覆盖到珠峰峰顶。
然而,在珠穆朗玛峰搭建基站并不容易,除了恶劣的天气环境,同时还要考虑到环境、地形变化等多种因素。但中移动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退缩,毕竟在本次的“登顶”建设中,中移动把华为“拉”上了——本次中国移动所采用的设备是华为5g极简站点和智简全光网,顺利的完成了本次5g建设任务。
为何采用华为设备?华为这两款设备又有哪些特殊点?
5g极简站点
5g时代面临2g/3g/4g/5g多制式共存,网络复杂,运维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将基础的语音、iot、数据业务重点迁移到lte网络,使lte成为基础业务承载,未来要沿着lte+nr的目标网进行网络建设,打造制式极简的网络。
(图片来源于华为,5g极简站点)
在站点部署上,华为super blade site解决方案,打破了传统站点占地面积大、租金高、能耗高、运维复杂的建站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站点资源并提高站点的部署效率。通过全室外模块化设计,让5g时代建站变得更加简单。通过把站点简化为“零”,减少运营商对基础资源依赖,快速5g建站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站点tco。
智简全光网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数据传输成为当前智能化时代最为关键的连接。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光纤成为最为快捷的传输设备。而随着光线的发展,中国逐步走入全光网2.0时代。
同时,中国宽带发展联盟也提出了固定网络发展的5个代际,当前已迈入以10g pon和wi-fi 6技术为代表的第五代千兆超宽时代
在此基础上,华为发布optixtrans光传送、optixstar光终端两大系列产品,同时在光传送领域,华为发布了全球唯一商用级全光交叉oxc光传送产品optixtrans系列 osn 9800 p32/p32c,以支撑全球运营商迈向全光网2.0时代。
写在最后
由此可见,华为作为一家通信企业,其已经帮运营商实现了从4g到5g的过度,并结合不同场景进行了不同细化,从而让基站变得更小、能耗更低。
在这一发展下,也能看到未来基站的发展方向——小型化、便携化、高速率。
或许在6g时代,室外基站建设与如今的室内信号发射器大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