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证券--常熟银行:疫情对Q1业绩影响有限,中长期战略不改,微贷投放有望回暖【公司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疫情冲击下,各业绩指标 表现 较为稳健: :
1)业绩增长稳健:2020q1营收、ppop、利润增速为 10.4%、7.2%、14.1%,相比 2019年略降 0.26pc、0.50pc、6.09pc。roa(1.17%)同比稳步提升 2bps, roe(11.80%)剔除转债摊薄影响,提升了 0.59pc;
2)息差有下滑压力,但规模增速提升“以量补价”:2019年集团口径息差高达 3.41%,相比 2018年提升 2bps,主要受益于全年高收益微贷占比继续提升。2019年下半年来存贷利差收窄趋势加大,增加了息差下行压力,测算 2020年 q1息差也稳中略降。与此同时,常熟银行 2019年下半年加大微贷投放,一季度阶段性加大对公贷款投放,其总资产增速从2019年9月末的8.31%持续提升至 2020年3月末的13.80%,带动利息净收入保持在10%左右的高增速;
3)管理费用保持稳定:虽然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增加了一定费用,但 2019年、2020q1管理费用分别增 15.9%、15.3%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归功于经营效率的稳步提升。q1成本收入比(40.2%)看上去较高,主要是 q1一般季节性较高,且分母端 2020q1营收增速相比 2019年 q1营收增速较低所致。预计全年保持稳定;
4)资产质量保持稳健:3月末不良率(0.98%)较 2019年末仅提升 2bps,拨备覆盖率、拨贷比保持在 462.8%、4.52%的较高水平(仅下降了 20pc、0.10pc)。2019年下半年逾期贷款增加 4.7亿,其中逾期 90天以内贷款增加 4亿,预计是村银部分逾期贷款有所波动,其他指标来看继续保持改善趋势:q1关注率降至上市以来新低(1.31%),2019年末不良生成率相比 6月末稳步下降 13bps 至 0.86%;
5)存款增长稳定:q1存款总额稳步增长 7.05%,其中个人存款增 16.3%。行业性趋势下,定期存款占比提升 3.5pc 至 59.8%。
2020q1微贷保持 微贷保持 正 增长 , 阶段性 加大 中小企业贷款投放。 。q1贷款总额高增 88亿(+7.97%),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增长 13.3亿,考虑疫情+一季度本身为淡季(去年同期净减少)的因素,增长略超预期。贷款户数略减约 2730户,户均金额(29万元/户)略有上升,主要是江苏省内微贷需求受冲击,提前还款增加。省外村镇银行户数增加 1733户,户均金额略降,继续下沉。疫情期间响应政策号召,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对公贷款、票据分别增加 39亿、21亿,大多为 1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
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做小做微”的长期战略,常熟银行微贷业务大有可为。 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做小做微”的长期战略,常熟银行微贷业务大有可为。
1)2020年 年 来看 :考虑海外疫情仍在发酵,q2、q3外需有一定不确定性,微贷业务需求的恢复情况仍需观察。 若 后续 经济企稳,需求触底回暖,预计常熟银行微贷业务将迅速恢复,主要基于:
a、异地扩张空间已打开:多年布局积淀下常熟银行异地分支机构已覆盖江苏省 13个地级市中的 10个,2019年更是新开设 9家异地支行,空间巨大;
b、新增产能“蓄势待发”:2019年下半年加大了微贷人才招聘力度,职工总人数下半年增加 400多人,若未来需求恢复可以迅速抢占市场;
c、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如果说 2008年金融危机政策思路为“四万亿支援大中型企业”,那么本轮的政策资源明显在向普惠、小微倾斜。总量上,央行先后推出 3000亿元防疫专项再贷款,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且 3月底,国常会明确要求增加 1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结构上,《小微业务考评细则》中大行股份行的统计口径放宽至 3000万,且考核首贷户等指标,常熟银行的业务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d、行业竞争压力减弱:根据银保监会统计,一季度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12.55万亿元,同比增长 25.93%,已基本完成目标(大行上半年增速要求 30%,全年增速要求 20%)2)中长期来看: 微贷业务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依旧是一条优质赛道。常熟银行作为江苏省微贷业务的龙头,四大优势(江苏省最全网点布局灵活人才招聘体制、“ipc+信贷工厂”成熟体系、稳定的管理层战略+公司治理)不仅没有减弱,经过这次疫情的考验其龙头地位或将更加稳固,中长期看微贷业务大有可为。
投资建议:常熟银行业绩整体表现较好,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虽短期受疫情冲击,但中长期看有望逐步成长为江苏省微贷业务的龙头,投资价值凸显,目前其 2019、2020pb 仅 1.11x、1.03x,处历史底部,充分反映市场悲观预期,未来估值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海外疫情发酵,区域经济恶化,微贷投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