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g时代,滤波器站上了风口。终端滤波器是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国内终端滤波器的技术落后于国外。
数据越来越好看的“新市场”
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滤波器市场将从52亿美元增长至1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占整个手机前端市场价值的72%。
在现代通信技术领域内,几乎没有一个分支不受到滤波技术的影响,滤波器可以说是任何信息传输的通道,也是移动通信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从滤波器的不同应用场景来看,目前手机终端的滤波方案主要囊括saw、baw和毫米波等。
随着5g技术的日趋成熟和5g基建加速推进,加之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射频前端市场的影响,作为射频前端最大业务板块的滤波器,国内厂商也在加速突围,着力于实现滤波器国产化。
滤波器是射频前端器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2019年占比为64%。主要作用是保留特定频段内的信号。
随着5g通信标准带来的频段数量增加,手机中使用的滤波器数目有望进一步提升。yole预计,全球手机射频前端中滤波器市场规模将有望从2015年的40.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166.7亿美元,cagr达27%。
国内企业想加入saw/baw滤波器的游戏
目前终端滤波器的专利申请量已趋于平稳,saw专利申请方面由村田、太阳诱电等日本企业占据优势,baw专利申请方面则由高通、博通以及qorvo等美国企业占据优势,其中mu村条与爱普科斯两家总共出货量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0-70%。
baw滤波器的主要供应商为安华高及qorvo,两家企业占有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qorvo的baw滤波器主要为smr。
目前国内厂商在滤波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技术实力、规模等各方面均落后,由于滤波器,特别是高端滤波器市场变化快速,是明显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小型化、集成化趋势下,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
国际大厂将主力精力集中在高频段baw滤波器市场,中低频saw技术进展放慢,国内厂商可以藉此从中低端saw布局渗透,逐步提升在滤波器行业中的话语权。
晶讯推出全频段fbar滤波器
近日,晶讯在珠海正式发布了其自主研制的b41全频段fbar滤波器及 b40 滤波器。
本次推出的fbar滤波器独创的单晶掺杂压电材料和单晶薄膜电极技术,可重新定义fbar谐振器和滤波器性能,同时创新性发明一种全新的低成本晶圆级bump-on-via wlp封装技术。
采用上述技术设计生产的sc-fbar滤波器在支持高功率的同时可以缩小封装尺寸,拥有行业最薄的wlp封装、大带宽、高带外抑制以及低插损等优异性能。 b41、b40滤波器均不需要额外的外部匹配。
此外,晶讯透露将于2020年q3发布高性能5g n79滤波器、n77+n79同向双工器及一款低成本高性能的b3双工器;于2020年q4发布b1+b3四工器。
晶讯在天津用于研发及生产的先进制程中心,是全球唯一拥有外延掺杂压电薄膜和电极薄膜能力的半导体工厂,具备出色的量产trimming能力。晶讯目前6寸晶圆产能可达到1500片/月,并将于2020年下半年扩展至5000片/月。
5g+新基建下的国产化必须要走
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滤波器市场将从52亿美元增长至16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占整个手机前端市场价值的72%。
根据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统计,2018年全球射频滤波器市场规模83.61亿美元,2023年将达219.1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21.2%。
国产替代需求旺盛,国内滤波器企业吹响成长主旋律。
行业周知,在通信制式升级和频段增加的情况下,高一级的通信系统要向下兼容,频段数量的增加,将直接增加射频前端功放、开关、滤波器芯片等数量,要实现5g+4g全球通,5g手机的滤波器需求增至90个以上。
在5g手机蜂拥而至的当下,5g手机面临制式升级和频段增加,也在加速滤波器迭代和放量,在国产替代需求下,saw和baw领域持续追赶的国内厂商,或将出现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
结尾:
因为在滤波器的现有技术路径上,国际巨头公司不仅垄断了市场更是垄断了绝大部分专利,所以开辟新的技术路径并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就成为滤波器国产化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