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数据已经一定程度反映出钢厂出口意愿的增加。目前的库存数据显示,在宏观悲观和现货持续下行的趋势中,贸易商维持着低库存的状态,钢厂的库存压力逐渐累积。上周的社会库存合计下降了21万吨,而厂库却增加了24万吨。并且,近期热卷主动去库存迹象明显。钢厂为了降低自身压力,只有下调出厂价,钢厂的利润从前期的高位明显下滑,电炉厂已经开始亏损。在此情况下,内外价差缩小,mysteel上周的“国际热轧板卷价格:中国出口(fob)”为495美元/吨,环比上月下降70美元/吨,而国际均价环比上月下降32.5美元/吨。据了解,钢厂正在加大出口量的投放,外贸接单明显好转,甚至连背对背的机会也开始增加。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出口量由产量和内外价差共同决定,而内外价差又取决于吨钢利润的高低,吨钢利润又由国内供需关系所决定的。产量方面,虽然明年的利用系数下降,但产能利用率将维持高位,钢铁产量仍较今年有小幅的增加。内外价差方面,随着钢厂产量的大量释放,供需关系恶化,钢厂利润大幅下降,内外价差随之下降,出口意愿的回升导致出口量有所增加。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美贸易战的发酵导致国内一些加工企业的产线向东南亚转移。这部分产能的转移也将增加国内相关品种的出口,比如线材等。综合来看,2019年钢材出口量预计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将成为平衡铁钢供需的 方式,对应的出口企业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南华期货宏观研究员章睿哲同样对大宗商品前景表示忧虑。她称,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见顶的迹象比较明显,未来倘若没有新的刺激,料逐渐进入下行通道,美联储表态偏鸽是对美国经济转冷的一个确认,对于商品市场其实是利空。
“可以看到,2016年以来的商品牛市是由实体经济复苏驱动的,一旦全球经济再次进入下行周期,对商品必然是较大的利空。而商品的下行,尤其是原油大幅下跌会导致通胀走低,从而进一步影响美联储的加息决策。”章睿哲表示。
从国内来看,三季度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下游行业已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通常来讲,下游需求减弱会引起上游原材料的跌价和去库,但目前大宗商品整体并没有很大的去库存空间,而价格暴跌必然以甩货为前提,如果存货不足,那么甩货和跌价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章睿哲解释。
“熊油”杀机四伏
撇开鲍威尔送上的小插曲,近期主导大宗商品市场走势的大背景依然是原油市场的波澜景观。原油市场近两个月跌去三成,这令包括化工、农产品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倍感压力。
“主导商品价格波动的还是需求,自今年年中开始,全球摩根制造业pmi就开始一路下滑,显示出全球整体工业端的需求下降,使得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受到巨大冲击。”孙永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原油市场阴霾是否散去?业内人士认为未必如此。
北京时间29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升息发表鸽派言论,暗示利率接近中性,市场预期美联储本轮加息周期可能会提前结束,美元指数承压回落,国内商品期货市场闻“鸽”起舞,止跌反弹。
商品多头闻“鸽”起舞
美联储货币政策预期变化,首先对汇率及与汇率市场联动性较强的贵金属市场带来影响。间接地,大宗商品也受到带动。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于大宗商品的影响是间接的,影响大宗商品的核心因素还是供需关系,当然在特定的时段,大宗商品的资产属性也会得以体现。”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宏观金融部总经理孙永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但他担忧,鲍威尔发表“鸽派”言论,可能反映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及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担忧,这对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可能并不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和有色产业链的基本面和能化存在很大的不同。据分析,两者的库存并没有出现大幅积压,特别是黑色金属,今年虽然基建和汽车行业情况很不乐观,但是黑色的整体库存情况比较健康,全部库存加起来大致是与去年持平,也是历史 水平,而成本端的焦炭、焦煤、铁矿石等的坍塌空间也并不大。“目前的大幅下跌主要还是由于市场预期问题,一是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预期以及原油暴跌带来的大宗商品整体进入熊市预期;二是房地产投资开工下滑的预期;三是对钢材产量和库存累积的预期。”章睿哲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解释,这些预期目前来看是非常差的,需要考虑全部证实的可能性有多高。如果情况没有那么悲观,那么必然会产生预期和价格的修正,而且价格暴跌之后往往引起减产,所以整体来看工业品价格还是存在一定反弹空间,有的品种明年的供给会更紧,所以目前尚不能断言大宗商品将进入熊市,可以关注前期超跌且基本面较好的品种。
从国内宏观来分析,孙永刚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市场的地位不可忽视,毕竟很多大宗商品的需求中国的占比都达到了5成,因此中国经济周期的波动,对于大宗商品的需求影响也相当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