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时一般则需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1、规划设计时要注重比例的平衡
一个主题公园规模有大有小而这恰好会影响该公园的具体作用,公园对于周围大体环境氛围点缀和补充的作用。如果周围缺少娱乐休闲等休息场所那么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园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替代作用;规模较小的公园则是起到对周围环境的点缀作用。
2、准确处理公园近远期规划并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
一个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要做到近远期的完美规划,既要考虑近期的规划合理也要考虑远期的合理调整,所以在设计主题公园的时候应综合考虑各大因素再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3、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很多人对于同一个主题公园的体验和感受是不一样的,他们对一个公园的内心需求和期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一个主题公园要富于变化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内心需要,争取让更多的人满意才能体现出一个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价值。
4、整体规划要突出特色且变化多样
每一个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都会有一个大的主题或方向,在保证大主题不偏离的情况下做到小地方的富于变化,将会使整个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更灵活多样、富有特色同时也会更加吸引人从而提高知名度。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
既然是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就应该小限度的改造原有风貌和地质条件,只有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公园才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稍加改造和修饰不仅有特色还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和管理成本。
展望未来,我国主题公园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轻资产
在运营模式上,轻资产成为不少主题公园向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捷径。包括宋城、华强方特、海昌海洋公园、华侨城等多家公司都以轻资产模式进军新兴市场,例如宋城演艺轻资产单——宋城宁乡炭河里文化主题公园于2017年7月开业,截至2017年底,开业半年来《炭河千古情》演出场次近500场,游客量超200万人次,成功引爆了宁乡乃至湖南的全域旅游;大连圣亚的淮安龙宫大白鲸嬉水世界于2017年已开业,以海洋极地的体验、游历为核心内容,进行轻资产景区运营/托管模式。
2、重ip
未来,具备ip内容生产或收购能力、有成熟的线上线下渠道平台以延伸ip消费的主题公园具有成长价值。其中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从下游延伸至上游,以旅游景区为主营业务,通过培育成熟的景区业绩为公司输送现金流,然后通过自身内容创作或外延收购ip,再借助于ip内容的影响力异地复制项目,后完成从“内容创作与授权-线上线下渠道平台-消费”的泛文化产业链的打造,如宋城演艺、海昌海洋公园、大连圣亚;另一类是从上游拓展至下游,以本身现有的ip为起点,向渠道端和消费端发力,布局影视、游戏、娱乐、主题公园等板块,如华谊兄弟。
3、高科技
高科技技术作为支撑,新一代的主题公园必将把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大量应用到主题公园的科普文娱项目之中。在高科技技术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也是主题公园的时代诉求,伴随主题公园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变得格外重要,其中新技术的引入更是受到追捧,例如vr技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研究报告,到2020年,vr的市场规模可达300亿美元,其中vr在主题公园的应用预计有望占据10%左右的份额,即30亿美元。
4、主题公园集团化和异地扩张规模化
单体主题公园辐射范围以3小时车程范围的本地居民和周边游客为主,而具有集团的主题公园具备更强的吸引力、内容更新能力和客源辐射半径。国内的主题公园市场有华侨城、宋城和方特三大集团鼎立,海洋公园市场南有长隆集团两大度假区,北有大连圣亚两大场馆,其余区域以海昌集团7座城9大园区占领市场份额,未来进入市场的重要玩家还有万达文旅城和世贸集团。
全世界迅猛的建设量,让主题公园成为旅游市场新宠。尽管公众期待经营方能够在这股风潮中打造出本土的迪斯尼乐园,但这恐怕只是一厢情愿。远超美国、日本的主题公园数量与并不匹配的市场成熟度,让这一产业烂尾不断。
中国需要那么多了无特色的所谓主题公园吗?中国主题公园,总体上如何布局,总量应为多少,功能如何定位,如何富有特色、防止同质竞争和避免因山寨构成侵权。对这一系列问题,都该有一个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和把握。中国主题公园建设,不能重走某些产业建设先乱后治的老路,仅是中国已经越来越显稀缺的土地,就不允许如此瞎折腾。
《中国主题公园及旅游地产研究咨询报告》显示:北美及欧洲地区主题公园游客的人均消费分别约为 30美元、21.8 美元,而中国主题公园游客的人均消费在 3.5 美元至 12.3 美元之间,远低于北美及欧洲地区水平,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需要创新项目,增加消费水平。
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大旅游目的地,国际游客将达1.4亿,占全球国际游客总量的8.6%。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主题公园在整个旅游业市场的份额中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但中国优质主题公园数量不多,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华中天创(武汉)设计集团
18062079058
qq: 374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