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证券:信贷在修复 扩表将持续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事件
5月11日,央行发布2020年4月社融数据。其中,m2同比增速11.1%,社融增加3.09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1.70万亿。
简评
1、m2增11.1%,环比涨1pct,主因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量提高
m1、m2增速显著回升。截至2020年4月末,m2余额达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环比上涨1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5.5%,增速环比上涨0.5个百分点。
m2增速超过之前的预期,主要原因是:年初以来3次降准,货币乘数回升显著;同时随着5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和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的陆续投放,基础货币量攀升。本年内降准依然有空间,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将在6月底之前全部投放,从而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量将持续回升,带动m2增速继续提高,预计全年的增速将提高到13%左右。从而本年内m2增速将高于名义gdp增速,这同央行贯彻的逆周期调控政策主基调一致,在经济处于下行期,政策双宽松将持续。
2、新增社融3.09万亿,同比多增14190亿元,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也在修复
4月,社融新增30900亿元,环比少增20592亿元,同比多增14190亿元,新增社融同比大幅提升,主要原因是:表内信贷增幅提升显著,直接融资大幅增长,表外融资也由负转正。
直接融资渠道显著修复,直融和间融日渐平衡。4月,间接信贷新增1.62万亿元,环比少增14175亿元,同比多增7467亿元。4月,直接融资合计增加1.27万亿元,环比少增近3700亿元,同比多增4000亿元。其中:信用债融资增加9015亿元,环比少增804亿元,股票融资增加315亿元,环比多增117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规模增加3357亿元,环比少增2987亿元,同比少增1076亿。4月,表外融资合计增加21亿元,环比少增2188亿元,同比多增1446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579亿元,环比少减9亿元;信托贷款增加23亿元,环比多增44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77亿元,环比少增2241亿元。
表外融资已连续2个月维持正数,我们认为在逆周期调控节奏下,央行将打通各种融资的渠道,而且随着信托新规公布,非标融资适当放宽,未来信托贷款和委托贷款仍将持续修复,表外融资的规模将有适度增加。
总体来看,4月新增社融再次超出预期。在3月社融大幅增长后,4月继续维持强势增长趋势,国内疫情对市场的影响减弱,叠加逆周期大力调节下,复产复工水平基本恢复,需求强势反弹,社融得以继续改善。此外,国外疫情,尤其是与中国外贸出口联系紧密的欧美地区基本已到了疫情的第一或第二拐点,部分国家也开始放松隔离政策,探索复工节奏,国外疫情对进出口相关企业的负面影响也在减弱,相关企业随订单恢复,信贷需求也会提升。
前4个月,社融合计为14.172万亿,同比2019年增加4万亿左右,增幅达到40%,非常罕见,主因是:表内信贷、表外融资、直接融资,三家马车都在修复。这充分印证了央行增加社融供给助力经济修复的决心,以此来对抗疫情冲击带来的经济下行的压力。
基于目前政策节奏和未来继续扩表趋势,我们将全年社融新增规模上调预计将规模将超过30万亿,全年新增信贷上调到21万亿以上。商业银行扩表将持续,以量补价确保行业业绩的稳定增长。
3、新增信贷1.70万亿超预期,企业部门贷款持续改善
4月,人民币贷款规模新增17000亿元,环比少增11500亿元,同比多增6800亿元。(1)4月,企业贷款增加9563亿元,环比少增10937亿元,同比多增6092亿元;其中,短期企业贷款减少62亿元,环比多减8814亿元,同比少减1355亿元;中长期企业贷款增加5547亿元,环比少增4096亿元,同比多增2724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910亿元,环比和同比分别多增1835和2036亿元。(2)4月,居民贷款增加6669亿元,环比少增3196亿元,同比多增1411亿元。其中,短期居民贷款增加2280亿元,环比少增2864亿元,同比多增1187亿元;中长期居民贷款增加4389亿元,环比少增349亿元,同比多增224亿元。(3)此外,4月,非银部门贷款增加404亿元,而上月为净减少1948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其一、中长期贷款在改善。其量在持续环比回升,主要投向基建等行业,如果将住房按揭合计在一起,中长期贷款的增量达到1万以上。一方面,银行在加强利率风险管理,在贷款利率下行期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另一方面,经济修复也需要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的增加。
其二、对公和零售贷款都在改善,尤其是零售贷款修复更加显著。企业和居民部门均获得改善,其中企业端改善大于居民端,企业的复产将逐渐提升供给,同时居民端在复工后流动性得到改善,短期和长期消费同比均实现正增长,从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数据回暖也得到印证,预计消费端需求后续改善将更加显著。在1季度,消费贷款受到不小的冲击,2季度开始,消费贷款在稳步修复。
4月信贷同比数据依然显著改善,前4个月,新增贷款规模8.8万亿,达到2019年全年的50%。2季度是对公贷款加大投放的主要时间窗口,预计5月新增贷款规模在1.5万亿以上,同时随着1万亿再贷款再贴现也陆续落地,2季度合计信贷增量可能达到6万亿。
4、存款增加12700亿元,同比多增10094亿元
4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2700亿元,环比少增28900亿元,同比多增10094亿元。在结构上,居民端存款大幅减少,一是受存款开门红冲1季度业绩影响,4月存款开始流出,二是因为居民端消费开始回暖,存款部分转为消费,反观企业、财政和非银存款则为净增加态势。
其中,居民存款减少7996亿元,而上月为净增加23500亿元;企业存款增加11700亿元,环比少增20160亿元;财政存款增加529亿元,而上月为净减少7353亿元;非银存款增加8571亿元,而上月为净减少14338亿元。
5、投资建议:
4月的信贷数据和社融数据,在3月数据大超预期的情况下,继续高于市场预期,延续逆周期调控的常态。
4月的信贷和社融对银行也构成利好主要包括:
(1)m2增速持续回升,负债端成本压力将稳步下滑,有助于部分抵消掉lpr下行对银行业绩的冲击;
(2)零售贷款稳步修复,也将对nim稳定发挥递补功效;
(3)直接融资和表外融资的稳步回升,将减轻社融对银行间接融资的依赖程度,同样减轻资产质量方面潜在压力;
(4)信贷和社融超预期将对全年的经济修复带来巨大帮助,经济增速环比改善更加显著,也将对银行股估值修复构成正面激励。
对于银行股:
(1)把握超跌反弹估值修复行情:政策对冲>;不良新生成
2020年银行估值承压。理由是:lpr下行周期中nim下降导致roe承压,同时受疫情影响全年经济增速低于往常,资产质量承压,不良率将回升。
但是政策对冲,依然有超跌反弹的行情。前者主要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的预期,改变nim下行趋势。后者主要是政策对冲超过银行体系不良新生成,从而减轻资产质量上的压力。
其一、银行业贷款总额160万亿左右,零售贷款占比40%,从而零售贷款规模预计64万亿,如果零售不良率再提高2%,零售贷款不良规模新增达1.3万亿左右。
其二、针对中小微的再贷款再贴现,规模达到1.5万亿,6月底之前全部投放完成。而1.5万亿的再贷款再贴现完成可以对冲这部分潜在的风险敞口,从而再贷款再贴现能够帮助小微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其三、一季度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好于预期就是一个例证。1q经济负增长,银行贷款主要分布的行业也出现大幅的负增长,但是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恶化,同5000亿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投放有关。我们认为2q后存在滞后的影响,但随后1万亿的再贷款再贴现对接,2q3q整体的风险敞口也将会得到有控制。
(2)投资主线之一:把握估值已触底基本面优异高弹性的优质银行股的中长期投资机会,比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投资主线之二:把握受疫情影响小的银行,短期内,我们重点推荐估值低且对公贷款占比高的银行,比如:无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
(3)每周一股:杭州银行
5月金股:兴业银行
中长期重点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南京银行(新增);无锡银行、上海银行、长沙银行。
来源:金融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