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名校录取学生的共通点是什么

国外名校录取学生的共通点是什么?对百科知识的掌握!去年常春藤大学的早录取榜上,有几位学生的经历格外惹人注目,一个是被哈佛录取的00后曾晨希,一个则是被mit录取的上外附中的胡诗成(英特尔用她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看着这些手握offer的“别人家孩子”,他们的成长履历堪称比赛大神加学霸的神仙级选手,但当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孩子的成长经历,竟也发现了一些相通的共性:他们大多很早就对这个神奇的世界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细心研究,专心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一些贡献。
图片来源于站酷
曾晨希从小就对生物世界感兴趣,初三就参加生物奥赛培训,开始生物学科的探索之旅。她还在2017年的亚太低碳技术高峰论坛上获得特别贡献奖,荣幸地与袁隆平爷爷合影对话。她在环保事业领域的贡献与获得的奖项,成为了曾晨希与哈佛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
  mit去年录取的3名大陆高中学生有2位都来自于上外附中,其中一位就是胡诗成。她小学就读于进才实验学校,从小就开始了理工科之路。在高一时,胡诗成学习电化学相关知识,开展有关课题研究,获化学比赛一等奖。2019年5月,在第70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赛中,摘得能源化学学科奖和一等奖,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颗小行星;10月29日,作为少年科学家的代表,在世界科学家青年论坛做总结发言;12月10日,受邀观摩2019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可见无论是国际/双语学校,还是常春藤学校,都对百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十分看重,而给孩子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也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