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转铁”构筑绿色物流快速大通道

记者从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为进一步加大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改革力度,4月10日铁路调图后,京津冀区域再增11对万吨货运列车。(新华北京 5月22日)
新增运能来自唐呼线(唐山―呼和浩特)。目前,唐呼线万吨列车达到39对,列车运行间隔缩短为10分钟。据铁路部门测算,新增万吨货运列车后,相当于每日减少近2000辆重载车辆运行。
在传统运输结构方式中,以重载货车为主的公路长途距离运输是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方式。随着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后,寻找清洁、环保、无污染、可持续的新型交通运输方式就成为了刚需。铁路在长期发展中凭借安全、运力大、环保、集约等优势成为可替代的运输工具。“公转铁”加快战略部署,逐步被提上重要日程。
去年5月20日,由北京铁路局唐山机务段牵引的唐呼线万吨列车正式开行,拉开了首趟京津冀区域万吨货运列车运行的序幕,每日开行20对万吨列车。与之前的公路运输相比,机车牵引动力大,可一次性运输近万吨货运,满足长距离、一次性大宗货运运输,并且缩短时间运输周期,为广大货主提供满意的产品运输服务。为了加快运输力度,铁路企业优化编组方案,加开列车,调整机车运行图,争取为大宗货运安全正点运输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
受疫情影响,铁路客运发送量有所下滑,营业效益受到短暂冲击。随着疫情取得阶段性关键胜利,全国复工复产稳步实施,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开始复工,为了促进各类企业厂矿复工达产,铁路重载货运深入发力,积极发送物资原材料,挺起复工达产的坚实脊梁。与此同时,铁路企业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在保生产、保就业、保市场的同时,为生态环保做出铁路贡献,奏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协同曲。
线上线下齐发力,共筑运输生产坚实屏障。疫情影响下,传统线下商贸、物流市场受到波及,无法正常营业。铁路货运响应智慧+智能服务,打造零售服务终端,与周边农贸、批发市场对接资源,通过铁路运输优势及时在线上完成订单交易,将新鲜产品源源不断送往大红门、新发地等零售批发基地,打通绿色、安全、健康产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为首都防疫“分忧解难”。
如果说公转铁的推进改变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和运输模式调整的话,那么在公转铁基础上构建绿色物流、开展线上物流服务等系列举措,则是铁路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优化客户服务体验,展现铁路为民的初心与担当。相信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生根,将打造绿色无污染的运输环境,减少尾气排放,提倡绿色健康生产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草长莺飞的美丽景色不再是梦想的停留,而是生动展示的崭新篇章!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