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即将发射,历时20年,总共发射55颗卫星,中国北斗卫星系统一周后将正式组网完毕。
机构从明天开始,估计就要陆续召开这方面的电话会议了。
国际方面:
2017年~2018年,“星链”星座的所有发展计划均已得到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批准,获得了在美国的落地权。2020年1月29 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用一枚“猎鹰 9”火箭将第四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太空。
oneweb系统是美国oneweb公司提出的一个全球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2017年6月25日,oneweb 公司从美国联邦无线电管理委员会(fcc)拿到了低轨道卫星通信网络的运营执照。该计划最终将实现1980多颗卫星的全球覆盖。其中第一阶段是在2021年完成648颗卫星的部署,这些卫星分布在12个leo轨道上,每个轨道49颗,累计588颗卫星。
国内方面:
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航天强国同网络强国、海洋强国等一同被明确为国家战略。创新规划总体部署的第一条中,明确提出“建立保障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技术体系,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等领域的战略高技术”,深空即对应航天领域。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总体来看,我国航天发射自2013年以来处于不断加速的态势。
根据爱航天网统计,2018年和2019年,我国航天发射记录已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首位。其中,2018年航天发射39次,2019年航天发射34次。2018-2019年的73次航天发射中,除2019年5月长征四号丙和蓝箭科技、零重空间两家初创民营公司各一次发射失败外,70次航天发射成功。
密集的航天发射,也加速了我国卫星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以2019年为例:2019年11月3日,高分7号卫星发射成功,同月底,高分12号卫星发射成功,至此我国已完成12颗高分卫星的发射;2019年12月16日,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至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根据新华社报道,2020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将有望突破40次,达到历史新高。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8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保持逐年增长,2010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已达1680亿美元,2012年全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突破2000亿美元,达2092 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全球航天产业规模达3600亿美元,其中,卫星应用产业总收入为2774亿美元,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占航天产业规模整体的77%,卫星制造业和发射服务业作为航天产业基础的核心,收入分别为195亿美元和62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主要由卫星制造、卫星发射、运营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四个环节组成。4月20日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以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属新基建内容之一。
相关概念股点评:
中国卫星: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业务国内领先。
公司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控股的上市公司,是专业从事小卫星及微小卫星研制、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服务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
国内微小卫星龙头,卫星应用业务国内领先:
随着航天发射技术的不断成熟,航天发射成本不断降低,微小卫星凭借着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优势,应用潜力不断被挖掘,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公司拥有航天科技五院微小卫星研制业务核心资产,是国内微小卫星制造龙头,在鸿雁卫星通信系统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微小卫星研制业务前景广阔。
导航、遥感、通信等领域卫星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公司形成了以卫星综合应用系统总体为核心,以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等领域的系统集成与产品制造为支撑,为国防、行业、区域用户和国际市场提供基于天基资源的综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系统集成、产品研制和运营服务,并向智慧城市、工业(企业)信息化、智慧健康等领域拓展服务。公司是我国军用北斗终端的重要供应商之一,卫星遥感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等领域已得到多个应用,移动通信领域是国内“动中通”产品主流供应商并在鸿雁卫星产业发展中承担重大任务,未来应用前景广阔。
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有望受益资产证券化进程:
国企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改革逻辑正在逐步兑现,军工领域的国企改革正步入全面攻坚实施阶段。资产证券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期间南北船合并和船舶类资本运作,有望带动军工行业资产证券化进程。航天科技集团利润总额口径的资产证券化率不到10%(2018数据),公司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旗下卫星资产上市平台,长远来看有望受益于航天科技集团资产证券化进程。
公司是我国卫星产业的领军企业,而我国卫星产业正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于我国航天产业的发展红利。
预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7.36亿元、82.37亿元和88.27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32亿元、4.73亿元和 5.1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7元、0.40元和0.44元。
海格通信:北斗导航业务快速发展 盈利能力提升
公司2019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20%、19.32%,基本符合预期,主要原因在于公司聚焦“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业务领域,务实推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实现整体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根据公告,2020q1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比分别增长4.07%、1.36%。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03pct,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带来收益 4731万。我们认为,公司生产经营有序,新冠疫情影响有限,回款多集中在q4,全年业绩持续增长可期。
北斗导航先行者,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2019年,公司重点突破北斗三号核心技术,抢占北斗三号核心技术高地,率先实现“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
积极拓展民用市场,推出系列化智能穿戴设备及行业应用终端产品,已在多个行业客户中得到广泛应用。
北斗三号在全球组网及芯片突破后,将在政府、行业和大众市场迅速铺开,释放巨大市场空间。公司作为北斗导航先行者,或将深度受益,全产业链布局的回报价值显著。
拓展民品市场,打开成长空间:
航空航天领域积极开拓民用市场,与西飞、机构客户签署模拟器研制合同,拓展民用飞行器模拟器业务市场;抓住民航装备国产自主化机遇,拓展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战略客户,打破外国厂商垄断局面;在成都设立公司,主要为国际航空发动制造商 ge、rr 等公司提供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北斗+5g”,依托高精度导航芯片,打造面向各种应用场景的高精度产品和服务,应用前景广阔;开辟北斗时空数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在广州市推广的国家级示范应用项目,已覆盖重点行业领域,后续可带来一系列的新业态,持续提供精准时空服务。
预计公司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6.64亿、8.32亿和10.71亿,eps为 0.29元、0.36元和0.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 42x、33x和26x。参照行业可比公司,公司有一定估值优势。公司四大业务齐头并进,具备高估值的北斗导航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业绩增长持续性较强。
来源:金融界网站 股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