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5月金融数据点评:金融数据持续强劲的背后应该关注什么【宏观研究】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一、事件概述2020年6月10日央行发布2020年5月金融数据。5月份,m2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高2.6pct;社会融资规模增量3.19万亿元,存量26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较上月提升0.5pct。
二、分析与判断:信贷增量依旧处于高位,关注政府债对社融的拉动作用5月份社融增速较上月再度大幅增长0.5pct,创2018年4月以来增速新高。分拆来看:1)信贷规模同比仍放量,但需关注资金空转。4月份社融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1.55万亿元,增量同比增长31%。信贷持续放量,一方面与疫情后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基建项目逐渐落地带来的增量信贷需求有关,另一方面,仍需关注资金空转带来的信贷规模“虚增”,对于持续保持高位的信贷规模建议理性看待。
2))企业债券融资环比缩量,主要系季节性波动。五月份企业债券融资新增2971亿元,环比大幅走低6044亿元,但同比多增1938亿元。从结构上来看,5月份主体评级aaa/aa+/aa债券净融资分别为789亿元/327亿元/593亿元,中低评级占比有所改善。5月份债券净融资缩量,一方面5月历来为债券融资小月,另一方面5月中旬后资金价格中枢提升,大量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接受迅速走高的发债成本,从而大量债券取消发行。5月份取消或推迟发行的非金融债达422.5亿元,其中取消发行的国企债达379.5亿元。
3))占政府债券融资如期放量,占5月新增社融36%。5月份政府债券新增1.14万亿元,创历史最高值,同比多增7543亿元,对5月社融产生了较大的拉动作用。5月份第三批提前批专项债(1万亿元)顺利发行完毕,随着两会召开和本年新增债务限额的陆续下达,6月份地方债发行预计不会出现真空期,但发行规模难以与5月相比。
4))表外三项持续低增长。5月表外三项(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量为226亿元,非标转标持续推进,其中信托贷款、委托贷款5月份分别减少337/273亿元。
5月份m0存量7.97万亿元,同比上升9.5%,增速较上月回落0.7pct;m1存量58.1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月回升1.3pct;m2存量210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m1增速回暖,或受企业投资活动逐步复苏与居民购房热情回暖双因素驱动。
从各机构人民币存款来看,居民存款、企业存款、非银存款分别变动+4819/+8054/-6736亿元。企业存款的走高,应当与5月份复苏的楼市有较大关系,非银存款大幅走低并不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我们认为与5月中下旬开始的流动性收紧与央行对资金空转的打击有关。此外5月份财政存款大增1.31万亿元,主要系专项债放量所致,但这部分融资尚未投入实体经济,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m2的挤出效应。
实体部门中长贷表现良好,居民信贷亦持续放量1)5月居民信贷仍在高位,但持续性有待观察。5月居民信贷新增7043亿元,环比小增约100亿元,其中居民中长贷新增4662亿元。居民信贷尤其是中长贷持续放量与疫情后置业需求持续释放有关,但随着疫情带来的需求积压逐步消化,不容忽视的是疫情对于居民消费能力的负面影响(体现为失业率走高)带来的后续居民信贷规模回落的风险。
2))实体部门信贷持续放量,且后续仍有增量空间。5月份非金融性公司新增信贷8459亿元,同比多增323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票据融资、长期贷款分别新增1211亿元/1586亿元/5305亿元。长期贷款在实体部门新增信贷中占比依旧较高,且后续随着专项债对应基建项目陆续落地,银行中长期贷款仍有较大配合放量的空间。
三、投资策略:短期或维持箱体震荡,建议把握交易性机会金融数据基本在市场预期内,对债市影响相对有限,建议把握震荡行情中的交易性机会。鉴于5月份专项债大幅放量,市场对于5月金融数据高增已经存在一定预期,而金融数据中的企业债券融资与实体部门新增信贷则并无太多新增亮点。近期央行对于资金空转的打击带来的市场情绪扰动正在逐步被消化,而cpi重回“2”时代后对于债市的影响进一步弱化,叠加经济基本面暂时不支持货币政策过度收紧,箱体震荡行情下,建议把握中长端品种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