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众汽车集团斥资10亿欧元、11亿欧元,分别拿下江淮汽车集团控股50%的股权、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这令大众汽车集团在拥有稳定电池供给的同时,还在江淮大众的股份增持至75%,拥有了绝对的控股权。
6月4日,上汽大众与国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上汽大众全品类车型领域”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国网电商有限公司成为了国家电网大众全品类产品唯一厂家直接授权经销商。
6月10日晚间,大众集团与福特汽车宣布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电动化、商用车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
而大众汽车集团在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目的也已昭然若揭——为后续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加筹码。
大众集团的战略布局是为了什么?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新能源基建的开发建设及国家政策的送东风下,获得了丰饶肥沃的生存土壤。
目前,北京市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已达20.31万个,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将在前期计划建设的基础上,再增加1187个北京充电桩,并覆盖多处服务区、经济区。
而基建设施的开发建设无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了一股强心剂,加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理念普及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与认知。
针对这一情况,上汽大众与国网电商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车辆销售、资源共享、售后维保、新零售业务等环节进行深度合作。使其在电商平台的采购服务更加便捷,让客户们享受到更多的优惠专享,推广新能源品牌,实现落地销售。
同时,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将迎来一次大的洗牌,想要在这股浪潮之中攫取到足够的利益,就要超前洞察市场的发展动态,在抓稳机遇的同时,将主动权牢牢把握于掌心。
电池可以说是把握主动权的关键
大众集团早于2016年就开始布局,并为此斥资70亿美元研发打造模块化电动平台meb,一直规划到2028年推出近70款全新电动汽车。此计划覆盖了大众集团旗下各品牌和各类平台架构,其中将有2200万辆电动汽车基于电动平台打造。
大众集团还斥资500亿欧元购买电池,与包括宁德时代、三星sd在内的多家电池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
但大众集团也深知,传统车企的转型之路定会伴随诸多困难,而空降于新能源领域,则很难取得足够的参与程度和话语权。
若想深入的参与到动力电池的产业链,了解并掌握电池芯片的研发与技术,就必须做出一定的取舍,而大众集团所给予的答复是——通过入股国轩高科,来推动汽车电动化战略。
国轩高科,连续两年坐稳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把交椅,仅次于宁德时代与比亚迪。
而伴随近年来宁德时代地位的水涨船高,其战略合作伙伴也相应剧增,且不提及电池产量的供应划分,单是拿不到足够话语权这一点,就与大众集团的汽车电气化战略相悖,再加之顺位第二的比亚迪是车企,所以国轩高科近乎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大众集团最好也是最适合的选择。
大众集团为什么要增加江淮大众的控股权?
大众集团(全球)ceo迪斯表示,控股江淮大众,成为江淮汽车的股东,让大众集团有了更好的控制权,决策效率将更快。
从迪斯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大众集团抢占新市场的决心,控股江淮大众,将是一场长远的战略投资,是入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关键一步。
其中,大众集团承诺授予江淮大众4-5个纯电动汽车品牌产品,预期目标是在2025年生产20-25万辆,在2029年生产35-40万辆,预计届时总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500亿元人民币。
大众集团同时承诺,优先考虑在江淮大众生产大众b级车、c级车等插电混动汽车和燃油车,借此形成全新的生产框架及产品矩阵,等同于江淮汽车产品阵容的一次大换血。
而大众集团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日前,关于大众集团与福特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一事,大众集团(全球)ceo迪斯做出了回应。
迪斯表示,两家公司的合作将有效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加快电动车及商用车型在全球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帮助双方进一步提升和巩固行业地位。
大众集团与福特汽车是基于汽车市场对于商用车和高性能电动车日益增长的需求量而展开相关领域的合作,这是双方全球战略联盟的一环,在不涉及两家公司交叉持股的同时,促成双方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良性竞争关系。
而在这完善的产业链条以及庞大资金的加持之下,大众集团便能够利用足够的资源整合市场,力求在新格局中雄踞一方。
大众集团的优势与劣势
时代的转型与变革所掀起的浪潮令得无数资本为之疯狂,但大众集团并没有好高骛远,从“不被电池供应商捆绑”到“掌握更好的决策效率”,大众集团(中国)ceo冯思翰表示,他绝不会拿大众的标准来要求江淮大众,江淮大众有自己的发展轨迹。
作为传统车企的行业巨头,大众集团对未来的规划与发展始终极其清晰,每一步都十分稳健。但这些优势之下,其前路依然遍布荆棘。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比在逐年走高,大众虽在中国深耕已久,但其转型之路无疑要直面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首先是今年年初,特拉斯的强势出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添一把火。现如今经过几次调价,特斯拉国产model 3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后,标准版售价已经不足三十万。
伴随国产特拉斯的落地,以及其不断丰富的类型、价位上的下探,都昭示出这头外资大鳄已在中国汽车市场展露獠牙。
特斯拉
其次是蔚来汽车等“造车新势力”的抬头。
今年5月,根据蔚来汽车此前公布的最新交付数据显示,2020年5月蔚来es6的交付量为2685台;理想one销售2148辆。
从销量上看,蔚来、理想汽车均销破千辆,榜上有名,而大众集团旗下的奥迪新能源车则未能入榜。
尽管因为国内疫情,汽车行业陷入了一个短暂的低靡期,但显然造车新势力已在不断实践中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模式趋于成熟,开始了良性循环,并拥有了一定的自保与抵御危机的能力。
蔚来es8
最后,是大众的老对手丰田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
2020年4月2日,丰田汽车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一家集合中日技术和经验的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的合资公司,将共同研发性能优异的纯电动汽车。
大众汽车入股江淮是为争夺新能源市场,那丰田与比亚迪的强强联合,同样是想在新能源领域瓜分更多中国市场的蛋糕。
丰田与大众在行业各领域竞争多年,销量始终被大众稳压一头,而这次大家来到了新的起跑线,无疑给予了丰田打一场漂亮翻身仗的机会。
大众集团若想在新能源市场迅速赢得利好,毫无疑问要面临一场严酷的厮杀。其在大刀阔斧寻求突破的同时,也要心存稳健,这样才能够推动企业在新领域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