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写字楼招商处

深圳市尚易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南沙新区试点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暂行)》近日正式印发。办法明确,南沙区共有产权住房供应对象为本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区域内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和港澳青年。申请人可根据自身条件购买共有产权住房的50%-80%产权,未取得完整产权期间房屋只能用于自住,不能用于出租、抵押,5年内不得转让产权。该管理办法有效期为3年。
据悉,目前南沙一个共有产权人才住房试点项目——首筑花园已做好配售准备,只待专项方案敲定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即可递交申请。
347套共有产权人才住房配备精装修
11月26日,记者来到位于明珠湾首筑花园,现场可以看到,17栋高层住宅外立面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园林等配套施工。记者从已经开放的营销中心了解到,该项目住宅建筑面积约10.4万平方米,包括公开销售的房源和共有产权人才住房,共提供927套房源。户型以三房两厅和四房两厅为主,单户面积为101-142平方米。据介绍,17栋高层住宅中,有7栋为共有产权人才住房,总计347套。
“包括共有产权房在内的项目所有住宅都是配备有精装修的,购房人仅需购买家具家电就可以入住了。”广州南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朱姗表示,首筑花园所提供的共有产权人才住房将根据申购人数量分期推出,并提供相应的配套和服务。在生活配套方面,除计划引入与超市相结合的肉菜市场、轻奢餐饮、儿童教育外,首筑花园还配建有泳池、室内羽毛球馆、地下会所(含健身房)、幼儿园等配套设施。
共有产权房供应对象分两类
南沙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吴超介绍,共有产权住房供应对象包括南沙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区域内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港澳青年两大类,兼顾进驻南沙区的重大开发投资项目和优先发展企业在本区无房的员工。
其中,南沙区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共有产权保障性住房,原则上以家庭为单位申请。申请家庭应当推举一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其他家庭成员为共同申请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年满30周岁的单身申请人可独立申请。
管理办法明确,区域内重点发展领域紧缺型人才需在符合南沙新区“1+1+10”重点产业促进政策体系领域工作满一年以上,满足相应的学历或职业资格条件,未享受过南沙新区高端领军人才安家补贴、购房优惠和人才公寓等相关政策,且申请人及共同申请家庭成员在南沙区无自有产权住房。港澳青年申请人则应满足35周岁以下,具有经教育部认证的大学学士及以上学位,能提供在区域内有效的工作、学习和居留证明等一系列相应条件。
共有产权房未满5年不得转让产权份额
根据管理办法,共有产权住房销售价格应低于销售时点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销售价格在配售前将结合具体建设项目情况,以及房屋楼层、朝向、位置等因素评估后确定,并在申购公告中公布。购房人则可按照自身支付能力等决定所支付的购房出资额,购房人产权份额按照拟实际出资额(含抵押贷款本金部分)占所购买共有产权住房评估价格的比例确定。原则上购房人产权份额应超过50%,但不得高于80%。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和代持机构不得将拥有的产权份额分割转让给他人,不得擅自出售、出租、出借共有产权住房。
需要注意的是,共有产权住房的购房人在未取得房屋完整产权期间,需要按月向代持机构缴纳租用政府产权部分的租金。
此外,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自核准产权登记之日起未满5年的,不允许转让房屋产权份额,因离婚析产、无法偿还购房贷款等特殊原因确需转让的,可向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部门提交申请,由代持机构回购。共有产权住房购房人自核准产权登记之日起满5年而未满8年的,可按照内循环方式流转,但不得按外循环方式交易。另外,购房产权登记满5年的,也可按市场价格购买政府产权份额。
虽然近期的融资规模有所提升,但资金成本的高企,有可能让效果大打折扣。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表示,“有些房企在境外发债,融资成本高达13%,给市场传递的信息是负面的。这么一个行业,13%的利息,等于这个行业没有生意可做了。”
因政策限制而关闭已久的房地产融资“闸口”,于近期陡然放开。
11月以来,多家房企密集发布融资动态,不仅覆盖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还涉及中票、信托、公司债等,合计融资金额超过千亿。而此前一段时间,融资市场似乎还“大门紧锁”,一些房企的融资请求频繁被驳回。
这轮融资潮的背景在于,房企的资金状况正逐渐恶化。随着楼市调控的延续,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多地出现降价促销的现象,且折扣力度逐渐加大。因此,融资闸门的开启,似乎将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
事实果真如此?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利率偏高”是近期房企融资行为的主要特点,这可以解决企业的流动性危机,但难以降低资金平均成本。企业的资金压力能否真正改善,还要视此轮融资潮的时长、覆盖范围而定。
融资“各显神通”
这轮融资潮自10月下旬就已出现,到11月末愈发活跃。自11月26日以来,已有超过20家房企发布了融资信息,其中既包括大型企业,又有中小房企。海外发债是常用的手段。
比如,11月29日早间,融创拟额外发行美元优先票据,并与2020年到期的4亿美元8.625%优先票据合并组成单一系列。
同日,阳光100拟发行1.7亿美元于2021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年利率10.50%。
此前的11月28日,弘阳地产宣布,拟发行于2020年12月3日到期的本金总额为1.8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这也是弘阳于今年7月登录港交所以来的首次发债。
国内融资方面,保利、龙湖、阳光城、华夏幸福等房企也于近期发行公司债,并获得批复,凸显出内地融资环境改善。此前,包括碧桂园、富力、恒大、金融街等在内的房企,都曾遭遇公司债被叫停的尴尬。
房企为解决资金问题,可谓“各显神通”。不仅国内、海外“两条腿走路”,在具体方式上,债券、信托、银行授信,乃至ipo等手段都有涉及。
比如,自11月21日至24日,正荣、花样年、泰禾、福晟等房企先后与兴业信托、光大信托等机构签署了总额高达500亿元的战略合作。此前两天,正荣还与中山证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缔结了200亿元全方面的资本市场金融业务合作。
ipo方面,今年成为房企扎堆奔赴港交所的年份,已有超过10家房地产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登陆港股。仅10月以来,就有大发、美的、恒达三家房企登陆港股,万创国际也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佳兆业物业则在11月26日正式挂牌,成为今年第四家赴港上市的物管企业。
中原地产指出,不考虑ipo的因素,今年11月,房企公开融资的总额度已经超过1000亿,为下半年以来的月度高。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本轮融资的成本并不低,尤其是海外融资。10月31日,恒大宣布发行总额达18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其中的5年期票据利率高达13.75%,几乎相当于去年同期融资成本的两倍。弘阳地产发行的上市以来的首笔债券,年利率也达到13.5%。国内融资中,福晟等房企的公司债利率也接近8%。
从单笔融资来看,尽管少数企业的融资成本可低至5%上下的水平,但在本轮融资潮中,民企和中小房企的平均成本普遍接近10%,两位数的成本也十分常见。
效果有待观察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此轮融资潮可谓“雪中送炭”。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力度持续,很多融资通道受限。从下半年开始,、南京、厦门等热点城市出现新房项目降价促销的现象,且折扣力度不断加大,凸显出房企在资金方面的压力。
中信建投对a股上市房企的三季报分析指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净负债率为113%,明显高出去年年末102%的水平。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则由正转负,短期偿债压力自2016年以来持续加大。
11月初,阳光城集团执行副总裁吴建斌表示,这是他“有史以来遇到的融资环境差的一年”。阳光城“几乎把所有市场上能用的工具都用了,跟同行来比效果也不错,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虽然近期的融资规模有所提升,但资金成本的高企,有可能让效果大打折扣。吴建斌表示,“有些房企在境外发债,融资成本高达13%,给市场传递的信息是负面的。这么一个行业,13%的利息,等于这个行业没有生意可做了。”
中信建投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房企的平均净利润率为13%,与2017年持平,并高于过去三年(2014年至2016年)的水平。有房企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保持13%的净利润率,通常意味着融资成本要降至7%以下。
他认为,现有的融资成本,只能起到补充现金流的作用,很难真正解决企业的资金难题。
此外,在此轮融资潮中,并非所有房企都是受益者。虽然一些中小房企已经借机完成融资,但和大型企业相比,其渠道还是明显不足。某信托机构相关负责人近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机构的主要客户就是“50强房企”。50强外的房企,即使财务指标健康,或有国资背景,也基本不予考虑。据了解,很多银行早就实施了类似的原则。
据悉,房地产行业庞大“底座”的大量非上市房企,更是长期游离在常规融资手段之外。浙江某小型房企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近几年来,公司基本都是依赖民间融资、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张大伟表示,对于资金需求量可观的大中型房企来说,短暂的融资潮难以真正解决问题,小型房企面临的压力更是可想而知。随着未来市场销售转冷,销售端的资金来源减少,房企将对融资更加依赖。
他还指出,这轮融资潮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目前还需观察。一方面,行业的融资成本仍然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融资窗口能开启多久还是未知数。
近,土地市场又有1宗地流拍,这是今年流拍的第7宗地,总数是2017年的3倍还要多,创2012年以来高纪录。不仅,上海、广州、杭州、南京等热点一二线城市今年以来也有多宗土地流拍。
有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流拍地块宗数为543宗,同比增加77%;流拍地块宗数占推出地块宗数比值为6.8%,较2017年的3.5%提高了3.3个百分点;流拍地块总规划建筑面积为6613万平方米,是2017年的2.1倍。
今年全国土地流拍频发,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和房企资金压力的增加。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深入,部分城市限房价、限地价、竞自持、竞配建等土地出让条件严苛,在地价高企、房价上涨预期被抑制的背景下,房企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拿地意愿降低。同时,部分购房需求被抑制,销售增速放缓,再加上房企融资渠道持续收紧、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加杠杆购地被严控,房企拿地更加谨慎,有的会根据当地政府的限价反推拿地的技术指标,保证能算得过账的才会出手;有的土地储备充裕的主动选择放缓拿地;有的资金压力大的被迫放弃拿地。
不过,土地流拍的增多并不代表房企对土地市场悲观了,只能说房企更加理性了。因为那些流拍的土地大多是动辄几十亿的高价地或者位置偏远的复杂地块,而地理位置优越、条件较好的优质地块依然是房企争抢的对象。
以为例,近出让的13宗地中,除1宗流拍外,有12宗顺利成交,数十家房企参与现场竞拍,还有多宗住宅地块竞争激烈,竞价次数多达50轮以上,更有地块溢价率接近50%,当日卖地超316亿,创出单日土地成交历史纪录。但以此认为土地市场回暖还为时尚早。因为当天出让的土地数量较多,显得参与房企总量较多,但每宗地多也就5、6家主体竞争,有4宗地只有2家报价,这与前两年动辄十几家主体争抢一块地相比少多了。另外,溢价率高的地总价并不高,总价高的地虽然竞争同样激烈,但溢价率并不算高,多数在20%左右,还有多宗地溢价率只有不到2%。
临近年底,多地地方政府为完成供地计划开始加大供应,土地市场迎来供应高峰,有补库存需要的房企仍会根据自身实力与发展规划精挑细选,“优质地块遭争抢,非优质地块流拍”的现象仍将继续上演。不过,地方政府也在尽力减少土地流拍的发生,如此次增加了地段优质地块供应,将今年1月曾流拍的两宗共有产权房用地调整为限竞房用地后,销售限价也大幅上调,为房企预留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同时对购房者资质要求变宽松,房企去化压力减小,此外还实行“共用保证金”出让新规,降低了房企的资金压力,重新调动了房企的积极性。这种微妙的变化在未来的土地市场上将会继续上演,随着地方政府与房企的博弈持续,土地市场有望持续回归理性并平稳运行
?备受关注的广深港高铁,近又迎来了新进展。5月11日起,广深港高铁内地与香港段的试运行工作进入了新阶段,香港的高铁列车开始进入内地试运行。5月11日当天已经有多趟列车来往于香港的西九龙站与深圳的福田站。按照规划,广深港高铁预计在2018年第三季度通车。
广深港高铁全长145公里,自广州通往香港西九龙总站,行车距离142公里,全线共设7个车站分别是广州南站、庆盛站、虎门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和西九龙站。广深段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310公里,深港段设计时速250公里。届时,广深港高铁线路将把香港、广州南、深圳北站、福田高铁站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快速跨界交通网络。
-/gjif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