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或称,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较好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这种教育对提高国家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标。专业背景:近些年来,基础教育在教学质量、办学条件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师资力量却还不尽人意,尤其是乡镇小学,教师主体还是年龄在45-55岁的民办转公办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知识水平较低且陈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求,同时近十年内这部分教师也面临着退休,教师缺口非常大,现在有些乡镇小学继续聘用代课教师,急需补充正式师资。同时近年来社会培训机构迅猛发展,为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领域,就业前景和创业前景广阔。在中国,实施初等教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从那时起,各代官办和私立的小学、书馆、社学和蒙馆等都属于初等教育机构。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发《奏定学堂章程》,中国开始建立近代初等教育制度。先设初等小学堂,收7岁以上儿童入学,修业年限5年。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改初等小学堂为初等小学校,后又改称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