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而制定的法规。2月21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其中的意见七:营造城市宜居环境,让笔者看到了新的契机,也让园林绿化行业从业人士有了新的盼头。
那么就让我们来具体解读一下《意见》。看看哪些对园林绿化行业将产生影响。
(二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建设海绵城市,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缓解雨洪内涝压力,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鼓励单位、社区和居民家庭安装雨水收集装置。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大力建设雨水花园、储水池塘、湿地公园、下沉式绿地等雨水滞留设施,让雨水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
1、发展城市园林绿化,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园林绿化植物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绿化水平。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地选择植物种类。提倡植物造景,并不排斥园林中一些小品的点缀、继承和发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表现手法,但不能盲目照搬,千篇一律,忽视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活泼、明朗、豪放、充满生命力的特色。?
2、城市园林绿化要突出风格特色。无论是行道树、游园、小绿地,还是庭院、厂区绿地,都可根据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适宜的绿化特色。在一些游园、街头大块绿地中,可种植大面积草坪,形成绿色的底色基调,然后再组团式地栽植树丛或植风景树与点缀建筑小品;也可利用一种或两种植物成片状、块状栽植,形成一种明快大气的风格。游园绿化以往多注重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很少注重特色栽植,结果各游园的绿化效果大同小异,毫无特色。所以,要向纵深发展,必须着眼于景点的充实和提高,力求精益求精,用园林植物的多彩多姿去塑造优美的植物景观。可根据实际情况建成各类特色游园,以形成不同的景观特色。在街路绿化中,植物配置力求形式多变、简捷、明快,打破传统的单一模式,采用双株、三株、多株的自然配置形式,对较宽敞的人行道两侧种植大草坪,点缀组团式风景树、造型树。
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
我国的苗木产业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经多次产业与市场调整,目前,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苗木生产面积、苗木种植水平、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全国绿化苗木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在园林市场的带动下,各地主产区通过政策引导,采取各种手段,大力支持苗木产业发展,各地涌现出一批新的苗木产区,苗木产业逐渐成熟,满足了园林市场的需求,苗木产业成为我国的园林绿化及造林、国土绿化事业的坚强保障。? ?苗木生产与园林市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苗木从种植到出圃直至进入终的应用市场,围绕苗木生产、流通、施工产业结构日臻完善。生产环节主要有国有和私营大中型苗圃、花木主产区的农户种植;流通环节有苗木经纪人、苗木市场。各地植树造林、市政园林工程、荒山绿化、高速公路绿化等成为为苗木产品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