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cienceoffood》期刊发布了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seas)发表的论文,论文中称他们在模拟肉类质感的可食用明胶支架上培育出了兔子和牛的肌肉细胞,表明“人们可能最终无需饲养和屠宰动物就能生产出逼真的肉制品”。该研究称,与天然兔子肌肉组织相比,这种生物工程肉的蛋白质看起来非常相似,尽管其组织分布更接近于碎牛肉等加工肉类,而不是未经加工的肉类。人造肉是近几年的热点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像impossiblefoods和beyondmeat那样的植物性素肉,用豌豆蛋白、大豆等还原动物肉的质地和口感。这种人造肉已经面世,主要应用在汉堡肉饼当中。另一种则是哈佛大学这项研究的主题、尚在实验阶段的实验室人造肉。其原理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肌肉组织,然后放入生物反应器进行培育。在环保、经济以及健康等需求的推动下,未来几年肉类替代品的市场规模将稳健增长。根据marketandmarkets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人造肉市场总额约为43.6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肉类替代品规模将超50亿美元,2022年将超60亿,到2023年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4.3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肉类替代品市场规模增速最快,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8%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