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为数不少的年轻人,正过着这样的生活:可以准确算出,从公司到合租房之间有3趟可到达的公交,会经过15站、历时45分钟、播放7首音乐、看完2篇公号长文。偶尔抬头,看到相依偎在一起说话的情侣,会有想把他们拆散的冲动。生病的时候,一个人去医院,拿着化验单,手心冒汗,在休息室的座椅上等待未知的结果。当服务员问,“您几位?”你答,“两个人”。点完菜,放下菜单,拿起手机,插上耳机,头便不再抬起,一集电视剧陪伴自己一餐的时间。
这样的生活,有了一个专属名词“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是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父母不在身边,朋友不是很多,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独居,单身。目前,超过5800万人在中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独居青年(20-39岁)已达到2000万。
上面那些片段都不是杜撰的,而是记者采访到的真实案例。每一个片段,来自一个年轻人的生活。在这些年轻人的空巢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点:感到孤独。有人休息日也选择回公司加班,因为在家里一个人很没意思。
相比名目繁多的线上社交,面对面交流建立的联系更真实也更符合人的本质需要,而且很多年轻人需要有人来关注和鼓励自己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