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三国鼎力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今天把这段历史拿出来,我想换一下惯常的思维,抛开政治和军事,通过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来看看三个国家的对垒会有什么变化。三国鼎立这个时期值得去记忆的亮点很多。几乎各个人文学科对可以找到自己开创性的巨匠。曹操说到文学最先想到的是谁?我个人首推曹操曹孟德。有一种说法:“建安风骨”如果只留一人,当属曹操。“虽然有些偏激,但课可以想象曹操对”建安风骨“的形成起到了强大的奠基作用。自古以来人们对曹操的评价大多停留在政治、军事上。例如:唐太祖李世民评价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对曹操的评价:“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而忽略了他对中国文学上的影响。曹操的事立意高远,一般思考的是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