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装水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单位、乃至校园的首要饮水方法,因而桶装水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但近来一家媒体计算了广东省和深圳市食药监局在2014-2016年间使用快速水分测定仪对桶装水公司抽检的数据,发现抽检不合格次数超过3次的公司有十家之多,且不合格次数最高居然达9次。
为什么会不合格?根据媒体陈述,桶装水不合格项目包括有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菌落总数、高锰酸钾消耗量、pH值、电导率。前三个为微生物含量检查,高锰酸钾消耗量则反映水被污染的总体状况。最新规范《食品安全国家规范包装饮用水》的查验项目中已删除了菌落总数、PH值及电导率三个指标。在不合格项目里多次呈现了铜绿假单胞菌,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生长温度在25~42℃之间。由于其对营养要求不高,因此广泛存在于水、土壤、食品以及医院等环境中。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具有健康风险。我国最新饮用水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明确规定每250mL水样中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在2017年,全国多家饮用水生产企业生产的饮用水被抽检出铜绿假单胞菌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