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国史岂能任意颠覆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关闭“这不是历史”等133个传播歪曲党史国史信息的微信公众账号,并将加大网络执法力度,深入查处即时通信工具平台网民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微信作为新兴的通信工具平台,可以将新鲜事分享给好友,以及将自己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微信迅速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开始滋生各种不那么规范,甚至是违法的行为。一批微信公众账号借助网络平台大肆传播歪曲党史国史等违法和不良信息歪曲历史,混淆视听。这些有害信息的存在,将会对这种信任关系造成破坏,从而也影响整个沟通环境的良性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加大查处力度,真正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政府和广大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国家网信办“微信十条”从通信工具使用者应当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进行了规范,并明确了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微信十条”的发布,在规范的同时可以看出监管者还是以鼓励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即时通信工具的,这样反而少了后顾之忧这种依法管理和规范,既是约束,也属保障。
净化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网友应尽的责任。网民必须提高真伪信息的甄别能力和判断力;上网要坚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不随便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同时网络“大V”自身必须加强责任和担当,为“粉丝”树立正面榜样。
此外,还得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指引和监管,避免留下信息“黑洞”,让谣言有可乘之机。相关部门要对在微信公众账号上发布涉及登载新闻信息、向公众发送时政类信息的行为进行监管,严厉打击违规自行采写新闻,登载境外媒体信息,散布谣言,歪曲党史国史等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对已有的公众账号作一次全面清理,完善技术手段,对公众账号实行动态分级管理,从而及时发现、清理、关闭违法违规微信公众账号;同时把微信纳入日常监管体系,建设专用监测平台,加强朋友圈内容审核管理,实现对微信舆情的实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