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红江村的好书记


十分怀念在绍兴袍江开发区红江村任40多年的村支部书记朱水雄在任期内,团结村委,带领村民把红江村变成了全国闻名的先进村。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硬是把红江文化搞得声名远扬。1987年就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文明村,1989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科委确定为全国文明建设综合开发示范点,被国家卫生部、全国爱卫会指定为全国卫生村建设示范点。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还是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自授予奖牌。

2005年,红江村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是绍兴越城区马山镇的先进示范村,一提红江村 作为村民感到十分自豪。

以后这样的干部,会越来越少,直到灭绝!

1978年,时任村领导的朱水雄,后任红江村党总支书记下定决心,发誓五年不改变落后局面,宁愿辞职罢官。村党总支经过多次商议,统一了搞多种经营的思想,树立了一定要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道路的信念。1979年,红江村开始办起了有20多台手摇袜机的小工厂,当年产值2万多元。

好官是有,但是不吃香。

进入八十年代后,红江村先后办起了红江纺织厂、红江纺织化纤织造厂、红江化纤丝绸总厂、绍兴县差别化纤织造厂、红江商业大楼、绍兴县五金装潢电气厂、绍兴市明珠实业总公司,红江纺织化纤织造厂与四川达县印染总厂联营创办了绍兴市兴达纺织化纤联合公司,还于1989年搞了珍珠养殖生产。工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12.9万元增至1990年的3000多万元,1992年固定资产达到了4000多万元,完成税利35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980元,全村80%户年收入超万元,95%以上的户盖起了新楼房。农业粮食产量连续5年亩产超吨粮。当时红江村的工业企业是绍兴市、县重点骨干企业,也是工商联合会会员企业。企业已上规模、上管理、上水平,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含量、先进生产设备及管理水平,与大专院校挂钩,创建了绍兴县差别化纤应用科学研究所,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打入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市场,企业在整顿、巩固、提高中扩大投资,增加了生产能力,工农业生产形势喜人。

当时支部与村委团结,村民干劲大,如果按朱水雄的思路走下去,红江村村民是幸福的。但是------,回到现在的红江村,支部与村委的关系实在难堪,村民意见纷纷,2012年的本村工作不知如何向村民总结交代。

现在那个做官不为钱?

"1995年被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还是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自授予奖牌"。时间不对吧,温家宝是在21世纪初当总理的。

原来绍兴公交车是在红江村有个停车点,由于村民多次人为堵路等原因,二委没有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现在公交车绕道不停红江村,村民出行极不方便,最为可怜的是上下学校的小学生,现任村领导为什么不为民服务。

啥都不用说,看看全国先进文明村口的路,唉,落寞了呀~

楼主知道个屁啊,我从小在红江村长大的,红江村弄到现在这样子还不是因为朱水雄,开始的时候他带头把红江村搞好是有贡献的,后来红江村出了名,只要他搞点什么上面都会拨款下来的,还不是肥了他自己的腰包?那时候他多牛,中央台的直升机直接停他家对面的河花渡里,他和他的家人哪个国家没去过?他有多少房产你知不知道?红江村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红江最大的纺织厂也是他儿子的,他要用红江哪块地随便他用的,他用和谁去说?他年纪大了不做书记了让他儿子做书记,让他侄子还是外甥做村长,前几年他侄子被换下了,朱水雄还开着车子整个村子来骂,说到底还不是为了钱嘛,现在的红江村还不如20年前的红江村了,说句实话,钱都捞饱了,还有谁来管

你说的应该是实情,这才是我们党的党员的一惯作风。像楼主说的那种党员只能在电视上看得到的。

真像永远只掌握在一小部分人当中,其他的都是愚民

现在红江村民出行难啊

我知道,他给我的影响是牛比烘烘,华而不实,看到女人挪不动腿的角

11楼说的偏激了,也存私见。照你说,红江过去好还是现在好?

现在的红江一塌糊涂
以前的朱水雄是怎么搞起来的有内幕吗

我不是偏激,我也有10年没住在那里了,现在回去看到的还不如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红江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绿化村,红江大楼里种着好多葡萄,还有托儿所,还种好多的蔬菜水果,我们读书的时候星期天老师都带我们去摘的,还会去农民公园画画,边上有好多好多的荷花,那时候真的像个江南水乡啊,而现在呢,去看看通往书记家自己的那条路好了,车子开过去都有点慌的

同意19楼的真实描述,红江需要村二委的团结,造福为村民。

马山镇政府和党委也要管管红江村二委的工作。

顶上去,坐等拆迁

有点本事,会点书法,有点名气。但总归牛烘和私事。

在红江村90%都在骂朱水雄父子的,本人不是红江村的,但是听说半个村的厂房都是他们家的

现在红江不要太惨哦,连公交车都绕道了。

村委前面的大公路在开拓施工中,坐等拆迁发 财的想法在红江村部分村民中是期盼的,现在的红江村大都农户较 穷,到今天村民个私土地不流转,原来的企业大多数倒 闭或半停 产,村民没活做,只好外出打工去。

24楼说:90%都在骂朱水雄父子时代不好?还是90%都在怀念朱水雄父子时代好?

走进红江村委,感觉象进了市、县机关大院,院子很大绿化不错,有水有树有台,显眼的百位新中国的将军书法展现两旁,村委和支委小楼各有特色,各种奖状涌现眼前。但那都是过去的旧痕斑斑,仿佛到了没落的中世纪庄院,诉说着这里过去主人曾经的辉煌。

今天的红江村,村委的主要领导平时不知在什么地方上班?村书记也很少在办公室。村民人心涣散,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村委决定的事支部保留意见,支部决定的事村委保留意见,很难统一思想,班子不团结,怎么带领群众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