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W教您防范医院里的窃贼


近年来,医疗机构内的盗窃案件呈持续高发趋势,求医治病过程中的财物安全问题长期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范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医疗资源丰富,不法分子也盯上了这里的医疗场所。近日,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在对辖区医院发生的典型盗窃案件进行大数据对比分析后,发布了防范指南。
Where——何处偷?
取药、挂号处成“重灾区”
6月上旬,止马营派出所民警在江苏省中医院内抓获一名扒窃嫌疑人。
“看到一名老年女子既不挂号也不买药,就在二楼的取药处来回晃悠,还时不时地挤到排队取药的人群中去张望一下,当时我们就觉得很可疑,于是就一直盯着她。”便衣民警许奇介绍。
观察了半个小时后,这名老年女子突然凑到一名取药的病人跟前,面向窗口,手却伸到了病人的挎包中。只见她左手迅速取出一个钱包状的物品,随后放进自己右手拎着的纸袋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相当隐蔽。这一切被便衣民警完整地看在了眼里,还没等她转身逃出人群就将其抓获。直到此时,那名受害者对发生的一切还一脸茫然。
警方支招:取药窗口、挂号处因为人员较多,相对拥挤。特别是去医院的市民大多心系生病的家人或自己就是病人,思想不集中,行动不方便,给不法分子伸手作案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警方提醒市民在取药、挂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左邻右舍”,尽量将挎包放在胸前,不给作案者可乘之机。
When——何时偷?
白天和凌晨都是盗窃高发时段
近日,白鹭洲派出所民警通过调查抓获2名盗窃嫌疑人。短短一周时间,这2名嫌疑人就在医院作案数起,且专挑凌晨时分下手。
据嫌疑人陈某交代,之所以选择在凌晨作案,主要原因在于夜间医院只有值班人员在,安保力度比白天差了很多。一开始他们会盯着那些熬夜排专家号的外地人下手,趁着他们犯困打盹儿的间隙偷一些随身财物。后来陈某及其同伙发现,由于许多病房会有夜间急诊送治的病人,楼层的护士比白班的工作强度大,护士站里经常没人守候,于是,两人便一人放风、一人到护士站里盗走桌上的手机。
警方支招:陪护及挂号人员应尽量避免在医院休息过夜,护士及相关人员应当做好轮班守候,收好个人贵重财物。
Who——何人偷?
假护工真盗贼,安全防范要“一视同仁”
今年年初,五老村派出所连续几天接到辖区医院病人和家属报案,称自己的手机、钱包等财物被偷。民警简单询问后,发现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长期住院治疗。病房区日常有护士照应,每个楼层还有专职“医警”维护秩序,财物不翼而飞,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带着这个疑问,民警一路追查了下去,终于从监控中看出了一丝端倪。案发的前两天,一名中年女子经常在各个病房串门,每次手上还拎着一个薄薄的纸袋,极有作案嫌疑。
几位受害人一眼便认出了这名女子,原来她自称从事护工工作,每到一个病房就问病人是否需要日常护理,看到没有家属陪护的病人就会多聊几句家常。
民警连续在医院蹲守几天后,很快发现可疑女子的踪迹。就在被警方控制时,该名女子随身携带的纸袋里还放着刚刚偷来的手机。这名女子根本不是什么护工,而是打着“提供护理服务”的幌子到各个病房去踩点,碰到病人较少又没人陪护的情况就偷拿病人放在床头或衣物中的贵重财物,屡试不爽。
警方支招:住院区的特殊性让诸如“护工”“清洁员”等身份的人员成为病人眼中“熟悉的陌生人”,很容易对其放松警惕。对此,院方不仅要加强安保等级,做好对护工等医疗衍生从业者的管理和审查,还要帮助病人和家属做好自我防范。
Why——为何偷?
不良嗜好让救命场所成为觊觎目标
医院本是治病救人的公共场所,为何却屡屡有人触碰法律底线,漠视伦理道德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下手?
“这两年我们抓获了10多名在医院作案的盗窃分子。除了例行的讯问,我也和他们谈过心,发现毒品和赌博是他们主要的盗窃动机。吸毒成瘾、嗜赌成瘾不仅掏空了他们的家产,也将他们内心最后的道德束缚瓦解得一干二净。”长期驻守某医院警务室的民警褚利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