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文化研究中心向全球研究张岱专家发出邀请函但应者寥寥
10月14日是一代“史学怪才”、散文大家张岱420周年诞辰纪念日。不久前,致力于“张岱研究”30年的绍兴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佘德余,以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的名义,向全球范围内的张岱研究专家发出了研讨会邀请函,截至目前,仅收到4人回执。
“张岱研讨会怕是开不了。”佘德余在遗憾的同时,也表示,他仍要把张岱的文学、史学造诣告诉绍兴市民。9月23日上午,佘德余在绍兴图书馆为市民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张岱的传奇人生”的专题讲座。由他撰写的《张岱传》即将出版。
公元1597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张岱出生在绍兴山阴县的一户仕宦家庭,其祖上四代为官,高祖父张元汴是明隆庆五年的状元,也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那时的张家,家宅万千,奴仆上百,如今的绍兴饭店曾是张家的旧址。
张岱一生下来就过上众星拱月、锦衣玉食的生活。数十个奴仆围着他转,紧张地盯着他的表情——“喜则各欣然,怒则长戚戚。”
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张岱,博闻广识,年少轻狂。“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简单地说,声色犬马的事情他都爱,玩物丧志的东西他都行。
事实上,如果张岱只是个会玩的主儿,历史恐怕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他以一人之力写出一本维基百科式的《夜航船》。
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二十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内容包罗万象。
张岱最负盛名的是他的小品文,譬如《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林语堂、周作人等都极力推崇张岱的小品文,黄裳曾评价张岱的作品说:宗子散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天下无与抗手。
张岱不仅是小品文的大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撰写的《石匮书》,二百二十卷,有本纪、志、世家、列传。史学家李砚斋给予很高评价:“当今史家,无逾陶庵”。
他秉承了曾祖父笃信王阳明“良知之说”的影响,崇尚“大经济、大学问”,主张积极用世,怀抱高度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仔肩宇宙”精神,推崇弘毅负重,立志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士仁人。
然而随着明王朝的灭亡,张岱家从养着三个戏班子到家徒四壁,从锦衣玉食到青菜度日,张岱晚景凄凉,甚至连他的去世日期也无法考证。
张岱的一生,可谓前半生热闹,后半生凄凉。
“如今研究张岱的人较少,甚为可惜。”佘德余认为,这几年来,他一直向有关部门提出,能否在绍兴饭店快园旧址上开辟一个展馆,展出张岱诗文和著作,以方便专家、学者、游客以及本地市民了解张岱的生平,但是至今未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老外对张岱倒是兴趣盎然,2016年惊艳世界的“BBC绍兴四分钟”,就用镜头记录和还原了张岱的故事,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据佘德余介绍,那是在2013年,BBC电视台摄制组来绍兴拍摄《中国的故事》时,邀请他为国内外观众讲述了张岱与快园的故事,拍摄花了2个多小时,呈现在镜头前是4分钟。
“绍兴,鉴湖越台名士乡,有着众多的文化名人,这是绍兴的一种旅游资源,而且是一种文化资源。”佘德余认为,忽视张岱,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忽视一种文化资源。如何用当代视野讲好张岱故事,这是绍兴文化可以做的一个功课。
谁啊,听都没听过
这个真的可惜了 读书的时候学过湖心亭看雪 确实好
大家都在为高房价发愁,没空研究。
我有一个和赵本山同样的问题,来回火车票谁给报销啊
绍兴饭店应该让出来,还给张岱。张岱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迷恋张岱的人很多。张岱的祖父跟徐渭很有故事。恢复张岱故居和祖居很有必要。